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引言 | 第9-10页 |
一、代理授权无因性基本理论及历史考察 | 第10-20页 |
(一) 代理授权行为的概念和性质 | 第10-13页 |
1、代理授权行为的含义及存在范围 | 第10-11页 |
2、代理授权行为的性质 | 第11-13页 |
(二) 代理授权行为的独立性和无因性 | 第13-17页 |
1、代理授权行为的独立性 | 第13-15页 |
2、代理授权行为的无因性 | 第15-17页 |
(三) 代理授权无因性的历史考察 | 第17-20页 |
1、罗马法时期代理制度的萌芽 | 第17页 |
2、自然法时期代理授权行为的发现 | 第17-18页 |
3、《德国民法典》关于代理授权无因性的规定 | 第18-19页 |
4、代理授权无因性历史考察对我国的启示 | 第19-20页 |
二、我国引入代理授权无因性的必要性 | 第20-27页 |
(一) 我国代理授权行为无因性之现状 | 第20-22页 |
1、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均不承认代理授权无因性 | 第20页 |
2、我国立法采用表见代理制度以弥补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不足 | 第20-22页 |
(二) 无因性可替代表见代理将人民法院审判行为纳入其调整范围 | 第22-24页 |
1、表见代理制度无法调整人民法院审判行为 | 第22-23页 |
2、无因性可以将人民法院审判行为纳入其调整范围 | 第23-24页 |
(三) 无因性可弥补表见代理制度对第三人信赖利益保护之不足 | 第24-27页 |
1、表见代理制度对第三人信赖利益保护不足 | 第24-25页 |
2、无因性可弥补表见代理制度对第三人信赖利益保护之不足 | 第25-27页 |
三、我国引入代理授权无因性的可行性 | 第27-30页 |
(一) 引入代理授权无因性具有技术可行性 | 第27-28页 |
1、我国代理授权行为具备区分性原则 | 第27页 |
2、我国代理授权行为具备抽象性原则 | 第27页 |
3、我国代理授权行为具备外观形式主义要件 | 第27-28页 |
(二) 引入代理授权无因性与保护被代理人利益不冲突 | 第28页 |
(三) 引入代理授权无因性不存在保护恶意第三人之说 | 第28-30页 |
(四) 引入代理授权无因性面临《民法典》编纂契机 | 第30页 |
四、我国引入代理授权无因性的设想 | 第30-34页 |
(一) 明确规定引入代理授权无因性 | 第30-31页 |
(二) 明确规定禁止代理权滥用原则 | 第31-32页 |
(三) 更加强调代理授权的外观形式主义要件 | 第32-33页 |
(四) 对代理授权不明的责任予以明确规定 | 第33-34页 |
结语 | 第34-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8页 |
作者在读研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38-39页 |
致谢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