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3 论文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7-20页 |
第2章 远近场混合源定位模型及代表性算法 | 第20-38页 |
2.1 远近场混合源定位模型 | 第20-23页 |
2.2 基于四阶累积量的两步MUSIC算法 | 第23-26页 |
2.3 基于二阶统计量的斜投影算法 | 第26-30页 |
2.4 性能对比分析 | 第30-32页 |
2.5 仿真实验与结论 | 第32-3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基于三阶循环矩的远近场混合源定位参量估计 | 第38-54页 |
3.1 高阶统计量和高阶循环矩 | 第38-41页 |
3.1.1 高阶统计量 | 第39-40页 |
3.1.2 高阶循环矩 | 第40-41页 |
3.2 基于三阶循环矩的远近场混合源定位算法 | 第41-49页 |
3.2.1 算法基本原理 | 第41页 |
3.2.2 具体实现过程 | 第41-45页 |
3.2.3 性能对比分析 | 第45-46页 |
3.2.4 仿真实验与结论 | 第46-49页 |
3.3 基于混合阶循环矩的改进算法 | 第49-53页 |
3.3.1 算法基本原理 | 第50页 |
3.3.2 具体实现过程 | 第50-51页 |
3.3.3 仿真实验与结论 | 第51-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基于子空间差分的远近场混合源定位参量估计 | 第54-70页 |
4.1 远场子空间差分技术 | 第54-56页 |
4.2 基于子空间差分的远近场混合源定位算法 | 第56-63页 |
4.2.1 算法基本原理 | 第56页 |
4.2.2 具体实现过程 | 第56-59页 |
4.2.3 性能对比分析 | 第59-60页 |
4.2.4 仿真实验与结论 | 第60-63页 |
4.3 基于多项式求根的改进算法 | 第63-68页 |
4.3.1 算法基本原理 | 第63-64页 |
4.3.2 具体实现过程 | 第64-65页 |
4.3.3 仿真实验与结论 | 第65-6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5章 基于协方差差分的远近场混合源定位参量估计 | 第70-90页 |
5.1 远/近场源协方差矩阵特征结构 | 第70-74页 |
5.1.1 远/近场源协方差矩阵的Hermitian结构 | 第71-73页 |
5.1.2 远场源协方差矩阵的Toeplitz结构 | 第73-74页 |
5.2 协方差矩阵差分技术 | 第74-75页 |
5.3 基于协方差矩阵差分的远近场混合源定位算法 | 第75-83页 |
5.3.1 算法基本原理 | 第76页 |
5.3.2 具体实现过程 | 第76-80页 |
5.3.3 性能对比分析 | 第80页 |
5.3.4 仿真实验与结论 | 第80-83页 |
5.4 未知噪声下远近场混合源定位算法 | 第83-89页 |
5.4.1 算法基本原理 | 第83页 |
5.4.2 具体实现过程 | 第83-86页 |
5.4.3 仿真实验与结论 | 第86-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第6章 基于两步差分的远近场混合源定位参量估计 | 第90-104页 |
6.1 近场源等效为虚拟远场源存在的问题 | 第90-92页 |
6.2 近场子空间差分技术 | 第92-93页 |
6.3 基于两步差分的远近场混合源定位算法 | 第93-102页 |
6.3.1 算法基本原理 | 第93页 |
6.3.2 具体实现过程 | 第93-95页 |
6.3.3 性能对比分析 | 第95-97页 |
6.3.4 仿真实验与结论 | 第97-10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02-104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 | 第104-108页 |
7.1 主要贡献及结论 | 第104-106页 |
7.2 今后待研究的问题 | 第106-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18页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18-122页 |
致谢 | 第122-12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