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6-26页 |
1.1 课题背景 | 第16-17页 |
1.2 引起爆胎的主要原因 | 第17-18页 |
1.3 爆胎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23页 |
1.3.1 专用轮胎 | 第18-19页 |
1.3.2 轮胎故障重构与实车测试 | 第19-20页 |
1.3.3 爆胎汽车动力学建模与仿真软件开发 | 第20-21页 |
1.3.4 胎压监测系统 | 第21页 |
1.3.5 爆胎汽车主动控制 | 第21-23页 |
1.4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23页 |
1.5 本文的研究内容 | 第23-26页 |
第2章 预备知识 | 第26-38页 |
2.1 鲁棒性能分析 | 第26-29页 |
2.1.1 不变域 | 第26-27页 |
2.1.2 Schur补性质 | 第27-28页 |
2.1.3 系统H_∞性能 | 第28-29页 |
2.1.4 动态系统的耗散性 | 第29页 |
2.2 输入-状态稳定性理论 | 第29-31页 |
2.2.1 关于K类函数和KL类函数 | 第30页 |
2.2.2 关于输入-状态稳定性 | 第30-31页 |
2.3 高保真veDYNA(?)爆胎汽车动力学模型 | 第31-38页 |
第3章 考虑行驶稳定性的爆胎汽车轨迹跟踪双闭环控制方法 | 第38-60页 |
3.1 引言 | 第38-39页 |
3.2 问题描述 | 第39页 |
3.3 爆胎汽车模型 | 第39-42页 |
3.4 闭环协调控制系统设计 | 第42-47页 |
3.4.1 差动制动内环控制策略 | 第43-45页 |
3.4.2 前轮转向外环控制策略 | 第45-47页 |
3.5 仿真结果 | 第47-58页 |
3.5.1 直线行驶工况 | 第48-52页 |
3.5.2 弯道行驶工况 | 第52-58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4章 爆胎汽车约束H_∞协调运动控制方法 | 第60-86页 |
4.1 引言 | 第60页 |
4.2 问题描述 | 第60-61页 |
4.3 爆胎汽车模型 | 第61-65页 |
4.4 约束H_∞控制策略 | 第65-68页 |
4.5 制动力分配 | 第68-69页 |
4.6 仿真结果 | 第69-83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83-86页 |
第5章 爆胎汽车非线性“三步”协调运动控制方法 | 第86-104页 |
5.1 引言 | 第86-87页 |
5.2 问题描述 | 第87页 |
5.3 非线性爆胎汽车模型 | 第87-89页 |
5.4 非线性跟踪控制策略 | 第89-96页 |
5.4.1 协调控制策略 | 第89-94页 |
5.4.2 转向控制策略 | 第94-96页 |
5.4.3 制动控制策略 | 第96页 |
5.5 仿真结果 | 第96-101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101-104页 |
第6章 爆胎汽车非线性鲁棒“三步”协调优化运动控制方法 | 第104-124页 |
6.1 引言 | 第104页 |
6.2 问题描述 | 第104-105页 |
6.3 非线性爆胎汽车模型 | 第105-106页 |
6.4 非线性鲁棒控制策略 | 第106-116页 |
6.4.1 协调优化控制策略 | 第106-115页 |
6.4.2 转向控制策略 | 第115页 |
6.4.3 差动制动控制策略 | 第115-116页 |
6.5 仿真结果 | 第116-120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20-124页 |
第7章 全文总结 | 第124-128页 |
附录A 关于扰动的讨论 | 第128-130页 |
参考文献 | 第130-140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140-142页 |
致谢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