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施工论文--隧洞与地下工程论文

深埋岩体隧洞滞后型岩爆特征及其时效变形诱发机理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5页
    1.1 引言第9-10页
    1.2 岩爆机理研究现状第10-13页
        1.2.1 岩爆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2 岩体时效变形研究现状第12页
        1.2.3 岩爆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 研究内容第13-15页
2 深埋岩体隧道围岩滞后型岩爆发生规律第15-39页
    2.1 工程背景第15-21页
        2.1.1 工程概况第15-16页
        2.1.2 工程地质条件第16-21页
    2.2 岩爆特征及规律研究第21-29页
        2.2.1 岩爆情况概述第21-22页
        2.2.2 岩爆段围岩破坏特征第22-25页
        2.2.3 隧洞横断面岩爆分布特征第25-27页
        2.2.4 地质构造对强烈岩爆的影响第27-29页
    2.3 岩爆的滞后性特征及规律研究第29-37页
        2.3.1 滞后型岩爆的时间滞后特征第29-30页
        2.3.2 滞后型岩爆的空间滞后特征第30-31页
        2.3.3 滞后型岩爆的时空分布规律第31-33页
        2.3.4 滞后型岩爆的位置分布规律第33-36页
        2.3.5 强烈岩爆的时空滞后特征第36-37页
    2.4 本章小结第37-39页
3 滞后型岩爆微震监测规律研究第39-50页
    3.1 微震监测系统的建立第39-43页
        3.1.1 概述第39页
        3.1.2 微震监测原理第39-40页
        3.1.3 微震监测系统介绍第40-43页
    3.2 微震监测结果研究第43-49页
        3.2.1 微震监测情况概论第43页
        3.2.2 岩爆监测结果及分析第43-47页
        3.2.3 滞后型岩爆孕育过程第47-48页
        3.2.4 结构面的微震活动规律第48-49页
    3.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4 基于岩体时效变形的滞后型岩爆数值模拟研究第50-78页
    4.1 概述第50页
    4.2 RFPA数值计算方法简介第50-55页
        4.2.1 RFPA基本原理第50-51页
        4.2.2 岩石细观统计损伤模型第51-52页
        4.2.3 岩石细观基元的蠕变本构第52-53页
        4.2.4 岩体蠕变损伤数值模拟过程可靠性验证第53-55页
    4.3 滞后型岩爆的卸荷流变诱发过程数值模拟第55-77页
        4.3.1 数值模型的建立第55-56页
        4.3.2 计算结果分析第56-64页
        4.3.3 滞后型岩爆的影响因素初探第64-77页
    4.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结论与展望第78-80页
    1.主要结论第78-79页
    2.后续研宄工作的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84-85页
致谢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粒子群算法的刚架结构的优化
下一篇:高湿度环境下软岩巷道时效性破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