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均匀受力段输送带应力分布差分计算方法的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 1.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 1.1.2 课题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 第2章 非均匀受力段的数学模型与求解方法 | 第16-40页 |
| 2.1 钢丝绳芯输送带 | 第16-17页 |
| 2.1.1 钢丝绳芯输送带的特点 | 第16-17页 |
| 2.1.2 输送带强度的影响因素 | 第17页 |
| 2.2 输送带变形分析 | 第17-24页 |
| 2.2.1 输送带重力引起弯曲垂度变形 | 第19页 |
| 2.2.2 输送带弯曲微分方程 | 第19-24页 |
| 2.3 输送带刚度分析 | 第24-25页 |
| 2.4 有限差分法 | 第25-31页 |
| 2.4.1 有限差分解法 | 第25-26页 |
| 2.4.2 输送带挠度模型的差分方程 | 第26-28页 |
| 2.4.3 差分方程计算的边界条件 | 第28-31页 |
| 2.5 输送带弯曲差分方程的计算分析 | 第31-37页 |
| 2.6 误差分析 | 第37-40页 |
| 第3章 过渡段输送带的应力分析 | 第40-50页 |
| 3.1 过渡段的几何分析 | 第40-45页 |
| 3.1.1 滚筒不抬高输送带过渡段分析 | 第41-43页 |
| 3.1.2 滚筒抬高输送带过渡段分析 | 第43-45页 |
| 3.2 过渡段输送带的应力分析 | 第45-46页 |
| 3.3 不同过渡段长度输送带的应力分析 | 第46-47页 |
| 3.4 不同托辊槽角输送带的应力分析 | 第47-48页 |
| 3.5 滚筒抬高输送带应力分析 | 第48-50页 |
| 第4章 弯曲段输送带的应力分析 | 第50-62页 |
| 4.1 凹曲线段输送带的几何分析 | 第50-53页 |
| 4.1.1 凹曲线段转弯的限制条件 | 第50-51页 |
| 4.1.2 保证输送带边缘张力的条件 | 第51-53页 |
| 4.2 凹曲线段输送带的应力分析 | 第53-54页 |
| 4.3 不同弯曲半径输送带的应力分析 | 第54-55页 |
| 4.4 不同托辊槽角输送带的应力分析 | 第55-56页 |
| 4.5 凸曲线段输送带的几何分析 | 第56-58页 |
| 4.5.1 凸曲线段转弯的限制条件 | 第56页 |
| 4.5.2 保证输送带边缘张力的条件 | 第56-58页 |
| 4.6 凸弧曲线段输送带的应力分布 | 第58-59页 |
| 4.7 不同弯曲半径输送带的应力分析 | 第59-60页 |
| 4.8 不同托辊槽角输送带的应力分析 | 第60-62页 |
| 第5章 水平面内转弯输送带的应力分析 | 第62-72页 |
| 5.1 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 | 第62-65页 |
| 5.1.1 平面转弯带式输送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 第62-63页 |
| 5.1.2 影响带式输送机平面弯曲运行的因素 | 第63-64页 |
| 5.1.3 水平转弯弯曲半径分析 | 第64-65页 |
| 5.2 水平弯曲段输送带的几何分析 | 第65-67页 |
| 5.3 水平弯曲段输送带应力分析 | 第67-69页 |
| 5.4 不同的托辊槽角输送带的应力分析 | 第69页 |
| 5.5 不同的转弯半径输送带的应力分析 | 第69-72页 |
| 第6章 结论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