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引言 | 第8-13页 |
(一)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2. 选题意义 | 第8-9页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评价 | 第9-12页 |
1. 国内研究状况 | 第9-11页 |
2. 国外研究状况 | 第11页 |
3. 研究总体评价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 研究思路 | 第12页 |
2.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本文研究的重点难点和创新之处 | 第12-13页 |
1. 研究的重难点 | 第12-13页 |
2.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3页 |
一、张闻天社会建设思想的理论来源 | 第13-18页 |
(一)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建设思想的基本观点 | 第13-16页 |
(二) 毛泽东关于社会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16-18页 |
二、张闻天社会建设思想的哲学方法 | 第18-22页 |
(一) 应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做好社会调查研究 | 第18-21页 |
(二) “应该是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所结合成的社会生产状况出发” | 第21页 |
(三) 要把握领导与群众关系,以解决群众“切身利害关系的问题”为落脚点 | 第21-22页 |
三、张闻天社会建设思想的基本内容 | 第22-40页 |
(一) 国民教育思想 | 第22-27页 |
1. 对国家主义教育思想的质疑和否定 | 第22-23页 |
2. 批判取消教育的机会主义思想 | 第23-24页 |
3. 提出教育是反对官僚主义的一种重要手段 | 第24页 |
4. 提出优待教师的观点 | 第24页 |
5. 要充分利用和改造旧知识分子 | 第24-25页 |
6. 高度关注青年理想教育 | 第25-27页 |
7. 提出培养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人才需要具备的基本政治素质 | 第27页 |
(二) 社会分配思想 | 第27-36页 |
1. 土地革命时期的社会分配思想 | 第27-29页 |
2. 抗日战争时期的社会分配思想 | 第29-31页 |
3. 解放战争时期的分配思想 | 第31-33页 |
4. 社公主义建设时期的社会分配思想 | 第33-36页 |
(三) 社会矛盾思想 | 第36-39页 |
1. 充分肯定党的八大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划分 | 第37页 |
2. 批判将阶级矛盾扩大化的观点和做法 | 第37-38页 |
3. 提出解决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途径 | 第38-39页 |
(四) 妇女解放与婚姻思想 | 第39-40页 |
1. 主张妇女接受教育是实现解放的第一步 | 第39页 |
2. 辩证分析西方工业社会的离婚现象 | 第39-40页 |
四、张闻天社会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和时代价值 | 第40-51页 |
(一) 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建设思想 | 第40-45页 |
1. 丰富了毛泽东社会建设思想的哲学方法 | 第41页 |
2. 拓展了毛泽东的国民教育思想 | 第41-42页 |
3. 深化了毛泽东的社会分配思想 | 第42-43页 |
4. 继承了毛泽东的社会矛盾思想 | 第43-44页 |
5. 丰富了毛泽东的妇女解放与婚姻思想 | 第44-45页 |
(二) 张闻天社会建设思想对当代中国社会建设的启示 | 第45-51页 |
1. 对于当前的社会建设具有方法论的指导作用 | 第45-46页 |
2. 对于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启示作用 | 第46-48页 |
3. 对于我国分配制度改革有重要借鉴意义 | 第48-49页 |
4. 对于处理当前社会矛盾有重要参考价值 | 第49-50页 |
5. 对于重建当下婚姻家庭道德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 第50-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6-57页 |
后记 | 第57-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