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刑法论文

中国刑法解释功能论

中文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绪论第14-28页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14-18页
    二、研究现状第18-21页
    三、论文的基本框架第21-26页
        (一)中国刑法解释基础理论设定第21-24页
        (二)论文研究框架第24-26页
    四、研究方法第26-28页
第一章 中国刑法解释功能:实证的分析第28-44页
    一、中国 1978-2014 年刑法解释条文的实证梳理第28-37页
        (一)刑法解释条文的形式整理与分类第28-34页
        (二)刑法解释资源流向与分配第34-37页
    二、刑法解释功能定位第37-44页
        (一)刑法解释功能确立的必要前提第38-40页
        (二)刑法解释功能的定位第40-42页
        (三)刑法解释功能良性运行的基础要求第42-44页
第二章 刑法解释功能的产生基础:刑法立法第44-63页
    一、刑法立法与刑法解释功能混淆表象剖析第44-49页
        (一)社会发展与刑法立法的相对滞后催生刑法解释第45-46页
        (二)刑法立法局限性与刑法解释的补充性特质第46-47页
        (三)刑法立法对于刑法解释的制约无力第47-49页
    二、罪刑法定原则明确性贯彻第49-56页
        (一)罪刑法定原则的明确性要求第49-52页
        (二)罪刑法定原则下刑法解释空间的存在第52-56页
    三、刑法解释对立法原意的承继第56-63页
        (一)立法原意存在与否的理论交锋第56-59页
        (二)立法原意在刑法解释中的价值延续第59-63页
第三章 刑法解释功能的内生因素:刑法解释立场第63-86页
    一、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立场第64-70页
        (一)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的理论源起第64-65页
        (二)形式解释论与实质解释论观点聚讼第65-67页
        (三)刑法解释的立场选择第67-70页
    二、刑法解释立场的价值取向第70-77页
        (一)刑法解释的实质价值探寻第70-75页
        (二)刑法解释的形式价值评判第75-77页
    三、刑法解释立场考量下的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界限第77-86页
        (一)允许的扩大与禁止的类推第78-82页
        (二)罪刑法定原则下扩大解释与类推解释的判断标准第82-86页
第四章 刑法解释功能的外向因素:刑事政策第86-100页
    一、中国刑事政策的衍变第86-89页
        (一)“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第86-87页
        (二)“严打”刑事政策第87-88页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第88-89页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中国特色第89-94页
        (一)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权力属性第89-90页
        (二)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宽严相济”理念在立法与司法中的体现第90-94页
    三、刑法解释功能的刑事政策化调节第94-100页
        (一)刑事政策与刑法解释功能的契合第94-95页
        (二)刑事政策在刑法解释文本层面的映射第95-97页
        (三)刑事政策对刑法解释罪刑配置的隐性调节第97-100页
第五章 刑法解释功能的中国特色:刑法立法解释第100-113页
    一、刑法立法解释的中国特色第101-105页
        (一)刑法立法解释解释权赋予的法律基础第101-102页
        (二)刑法立法解释的法理基础第102-103页
        (三)刑法立法解释的功能定位第103-105页
    二、刑法立法解释的实证考据第105-109页
        (一)现行生效刑法立法解释文本展开第105-107页
        (二)刑法立法解释的实证解读第107-109页
    三、刑法立法解释的功能发挥第109-113页
        (一)刑法立法解释的理性检视第109-111页
        (二)刑法立法解释的功能发挥第111-113页
第六章 刑法解释功能的制度补足:案例指导制度第113-128页
    一、制度困境下的刑法解释功能失灵第113-118页
        (一)刑法条文明确性——刑法解释抽象性——个案事实具体性的矛盾第114-117页
        (二)刑法立法预见性——刑法解释滞后性——个案事实即时性的矛盾第117-118页
    二、刑事指导性案例的功能考察第118-122页
        (一)刑事指导性案例的判例属性第119-120页
        (二)刑事指导性案例的解释属性第120-122页
    三、刑事指导性案例对刑法解释功能的补足第122-128页
        (一)对活化立法功能的补足第122-125页
        (二)对适用司法功能的补足第125-126页
        (三)对回应社会需要功能的补足第126-128页
结论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44页
    一、中文文献第130-142页
    二、外文文献第142页
    三、学位论文第142页
    四、报刊文献第142-143页
    五、电子文献第143-144页
作者简介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成果第144-145页
后记第145-146页

论文共14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理念的对话式展开--论辩证法的思维程序
下一篇:乡村信访过程中的国家基础权力重构--以E县C村土地信访事件为个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