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学免疫学论文

中国对虾肌肉蛋白激发小鼠过敏反应及其机理研究

摘要第3-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一章 文章综述第14-32页
    1 食物过敏反应和作用机制第14-26页
        1.1 食物过敏和食物过敏原第14-17页
            1.1.1 食物过敏第14-15页
            1.1.2 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第15-16页
            1.1.3 食物过敏原第16-17页
        1.2 食物过敏的作用机制第17-22页
            1.2.1 食物过敏的一般致敏机制第18-19页
            1.2.2 食物过敏的分子致敏机制以及免疫调控第19-22页
        1.3 动物模型第22-24页
        1.4 食物过敏原的检测技术第24-26页
            1.4.1 体内检测技术第24页
            1.4.2 体外检测技术第24-25页
            1.4.3 食物过敏原检测技术的发展前景第25-26页
    2 甲壳类水产过敏原的种类及其研究进展第26-30页
        2.1 甲壳类过敏原的种类第26-29页
            2.1.1 原肌球蛋白(TM)第27页
            2.1.2 精氨酸激酶(AK)第27页
            2.1.3 肌球蛋白轻链(MLC)第27-28页
            2.1.4 肌钙结合蛋白(SCP)第28页
            2.1.5 血蓝蛋白亚基(HCS)第28-29页
            2.1.6 磷酸丙糖异构酶蛋白(TPI)第29页
        2.2 国外研究进展第29-30页
        2.3 国内研究进展第30页
    3 本研究的目的、内容和意义第30-32页
        3.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30-31页
        3.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31-32页
第二章 中国对虾蛋白制备以及对ICR小鼠过敏模型的建立第32-44页
    1 前言第32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32-40页
        2.1 实验对象第32-33页
        2.2 主要试剂第33页
        2.3 主要仪器设备第33-34页
        2.4 实验方法第34-40页
            2.4.1 虾蛋白浸液的制备第34-36页
                2.4.1.1 蛋白质提取第34页
                2.4.1.2 蛋白含量测定第34-36页
            2.4.2 蛋白SDS-PAGE电泳第36-38页
                2.4.2.1 相关溶液配置第36-37页
                2.4.2.2 SDS-PAGE凝胶配制第37页
                2.4.2.3 SDS-PAGE蛋白样品的制备第37页
                2.4.2.4 SDS-PAGE电泳步骤第37页
                2.4.2.5 染色、脱色第37-38页
                2.4.2.6 图像的扫描与分析第38页
            2.4.3 虾蛋白ICR小鼠过敏模型的建立第38-40页
                2.4.3.1 ICR小鼠分组及喂养第38页
                2.4.3.2 免疫方案第38页
                2.4.3.3 小鼠血清中特异性IgE的测定第38-40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0-42页
        3.1 蛋白的SDS-PAGE分析第40页
        3.2 小鼠血清中特异性sIgE的检测结果第40-42页
    4 讨论第42-43页
    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中国对虾蛋白诱导ICR小鼠肠道黏膜过敏反应的机制研究第44-55页
    1 前言第44-45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45-48页
        2.1 实验对象第45页
        2.2 主要试剂第45页
        2.3 主要仪器设备第45-46页
        2.4 实验方法第46-48页
            2.4.1 取材及标本处理第46页
            2.4.2 小鼠肠道形态学观察第46-47页
            2.4.3 小肠肥大细胞完整率第47页
            2.4.4 小鼠小肠绒毛相关T细胞和固有层浆细胞检测第47-4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48-52页
        3.1 小鼠肠道的形态学观察第48-49页
        3.2 小肠肥大细胞形态学观察以及完整率第49-50页
        3.3 小鼠小肠绒毛相关T细胞及固有层IgA~+浆细胞检测第50-52页
            3.3.1 小肠绒毛T细胞及固有层浆细胞观察第50-52页
            3.3.2 阳性T细胞及IgA~+浆细胞计数和统计学处理第52页
    4 讨论第52-54页
    5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四章 中国对虾蛋白引发ICR小鼠体内脏器比重和相关酶的变化第55-72页
    1 前言第55-56页
    2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56-61页
        2.1 实验对象第56页
        2.2 主要试剂第56页
        2.3 主要仪器设备第56-57页
        2.4 实验方法第57-61页
            2.4.1 取材及样本处理第57页
            2.4.2 小鼠体内不同脏器比重的测定第57页
            2.4.3 小鼠体内不同组织及血清中相关抗氧化酶的测定第57-58页
                2.4.3.1 组织和血清中SOD、POD、CAT的活性测定第57-58页
                2.4.3.2 组织和血清中GSH-Px、GST的活性测定第58页
            2.4.4 小鼠体内不同组织及血清中过敏特征酶的测定第58-61页
                2.4.4.1 组织和血清中NOS/iNOS的活性测定第58页
                2.4.4.2 组织和血清中PLA_2的浓度测定第58-59页
                2.4.4.3 组织中Ca~(2+)-ATPase相对表达量测定第59-61页
    3 结果与分析第61-69页
        3.1 小鼠体内不同组织的脏器指数比较第61-62页
        3.2 小鼠体内不同组织及血清中相关抗氧化酶的活性变化第62-65页
            3.2.1 组织和血清中SOD、POD、CAT的活性变化第62-64页
            3.2.2 组织和血清中GSH-Px、GST的活性变化第64-65页
        3.3 小鼠体内不同组织和血清中过敏特征酶变化第65-69页
            3.3.1 组织和血清中NOS/iNOS的活性变化第65-66页
            3.3.2 组织和血清中PLA_2的浓度变化第66-67页
            3.3.3 组织中Ca~(2+)-ATPase相对表达量变化第67-69页
    4 讨论第69-70页
    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总结论、创新点及研究展望第72-75页
    1 总结论第72-73页
    2 创新点第73页
    3 研究展望第73-75页
参考文献第75-83页
附录 缩略词中英文对照表第83-85页
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论文共8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EGCG纳米醇质体的制备及其抗紫外辐射增效研究
下一篇:酸性电解水对中华管鞭虾保鲜效果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