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枢纽、水工建筑物论文--水工建筑物管理论文--水工建筑物的监测与原型观测论文

附加质量法检测堆石体密度的理论分析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9-15页
    1.1 课题背景及课题来源第9-10页
        1.1.1 课题背景第9-10页
        1.1.2 课题来源第10页
    1.2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0-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1-13页
        1.3.1 附加质量法的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2 附加质量法的研究分析第13页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3-15页
第2章 附加质量法的理论基础及模型的建立第15-27页
    2.1 引言第15页
    2.2 附加质量法理论基础及实现过程第15-21页
        2.2.1 附加质量法的原理及质弹模型第15-17页
        2.2.2 附加质量法-质弹阻模型第17-18页
        2.2.3 质弹模型与质弹阻模型的区别第18-20页
        2.2.4 附加质量法测堆石体密度过程第20-21页
    2.3 附加质量法有限元模型的实现第21-26页
        2.3.1 堆石体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21-23页
        2.3.2 附加质量法测密度参振范围的选取第23-24页
        2.3.3 堆石体模型建立的的合理性验证第24-26页
    2.4 本章小结第26-27页
第3章 附加质量法中震源及介质参数的影响第27-45页
    3.1 引言第27页
    3.2 附加质量法中震源函数的影响第27-37页
        3.2.1 震源函数及主频对堆石体参振范围的影响第27-29页
        3.2.2 震源对接收信号的影响及分析第29-31页
        3.2.3 震源函数主频与接收信号主频关系分析第31-36页
        3.2.4 震源振幅与触地面积对接收点信号波形的影响第36-37页
    3.3 附加质量法中介质参数的影响第37-44页
        3.3.1 介质参数对堆石体参振范围的影响第37-42页
        3.3.2 介质参数对接收信号波形与主频的影响第42-44页
    3.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4章 附加质量法中质量块的影响第45-65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附加质量法中质量块个数的影响第45-53页
        4.2.1 质量块个数对参振范围的影响第45-48页
        4.2.2 质量块个数对接收信号的影响及参振质量的计算第48-50页
        4.2.3 质量块个数对荷载主频选择的影响及分析第50-53页
    4.3 附加质量法中质量块偏移距的影响第53-57页
        4.3.1 附加质量块偏移距对参振范围的影响第53-55页
        4.3.2 附加质量块偏移距对接收信号及参振质量的影响第55-57页
    4.4 附加质量法中质量块半径的影响第57-62页
        4.4.1 附加质量块半径对参振范围的影响第57-60页
        4.4.2 附加质量块半径对接收信号及参振质量的影响第60-62页
    4.5 附加质量法中检波器的影响第62-63页
    4.6 本章小结第63-65页
结论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致谢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RCH族模型的中国与欧美股市的相关性分析
下一篇:改进BISQ模型参数反演的多尺度小生境蚁群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