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IMT-Advanced系统中多播资源分配策略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2-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2-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5-21页
        1.2.1 增大系统吞吐量第15-18页
        1.2.2 保证用户间公平性第18-19页
        1.2.3 减小反馈量第19-21页
        1.2.4 减小传输时间第21页
    1.3 论文的主要贡献和体系结构第21-26页
        1.3.1 论文的主要贡献第21-23页
        1.3.2 论文的体系结构第23-26页
第二章 多播资源分配现有算法分析第26-48页
    2.1 多播资源分配基础第26-30页
        2.1.1 多播传输模型第26-27页
        2.1.2 多播资源分配原则第27-30页
    2.2 基于吞吐量最大化的机会多播调度第30-33页
        2.2.1 中间用户选择机会多播调度第31页
        2.2.2 固定比例用户选择机会多播调度第31-32页
        2.2.3 存在问题分析第32-33页
    2.3 基于用户间公平性的多播资源分配第33-38页
        2.3.1 基于比例公平的资源分配第34-37页
        2.3.2 最大化最差用户多播资源分配第37页
        2.3.3 存在问题分析第37-38页
    2.4 基于较少反馈的多播资源分配第38-43页
        2.4.1 基于间隔反馈的多播资源分配第38-40页
        2.4.2 基于可修正编码的多播资源分配第40-42页
        2.4.3 存在问题分析第42-43页
    2.5 基于传输时间最小化的多播资源分配第43-46页
        2.5.1 基于无率码的最小化传输时间的多播资源分配第43-45页
        2.5.2 存在问题分析第45-46页
    2.6 本章小结第46-48页
第三章 基于吞吐量最大化的机会多播调度改进方案第48-60页
    3.1 系统模型第49-50页
    3.2 机会多播调度中的自适应用户选择第50-53页
    3.3 基于自适应用户选择的机会多播调度算法第53-56页
        3.3.1 系统吞吐量矩阵第53-54页
        3.3.2 系统吞吐量矩阵各元素的值第54-55页
        3.3.3 全搜索解法第55页
        3.3.4 次优化启发式搜索算法第55-56页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56-58页
    3.5 本章小结第58-60页
第四章 基于用户间公平性的多播资源分配改进方案第60-70页
    4.1 系统模型第61-62页
    4.2 基于子载波协作的高效资源分配第62-66页
        4.2.1 子载波协作和用户分组方案第62-63页
        4.2.2 子载波协作和用户分组算法第63-65页
        4.2.3 子载波间的功率注水第65-66页
    4.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66-68页
    4.4 本章小结第68-70页
第五章 基于较少反馈的多播资源分配改进方案第70-88页
    5.1 基于机会反馈的多播资源分配第71-79页
        5.1.1 系统模型第72-73页
        5.1.2 机会反馈方案第73页
        5.1.3 信道反馈区间的确定第73-74页
        5.1.4 机会反馈算法第74-75页
        5.1.5 估计反馈量第75-76页
        5.1.6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76-79页
    5.2 基于编码的无反馈多播资源分配第79-86页
        5.2.1 系统模型第79-80页
        5.2.2 无编码资源分配第80-81页
        5.2.3 基于分层编码和可修正编码的资源分配第81-83页
        5.2.4 仿真结果及分析第83-86页
    5.3 本章小结第86-88页
第六章 基于传输时间和能量消耗均衡的多播资源分配第88-98页
    6.1 系统模型第89-90页
    6.2 基于自适应解调映射方案的多播传输时间和能量消耗均衡第90-95页
        6.2.1 自适应解调映射方法第90-92页
        6.2.2 ADMS下的多播传输时间和能量消耗第92-93页
        6.2.3 多播传输时间和能量消耗均衡第93-95页
    6.3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95-97页
    6.4 本章小结第97-98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98-102页
    7.1 论文工作总结第98-99页
    7.2 未来工作展望第99-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2页
缩略语表第112-114页
致谢第114-116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6-117页

论文共11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车辆作用下斜拉桥行车舒适性研究
下一篇:混凝土自锚式悬索桥施工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