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0-15页 |
一、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二、 文献综述 | 第10-12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四、 本文拟研究的问题 | 第12-15页 |
第一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一般理论 | 第15-18页 |
第一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涵义 | 第15-16页 |
一、 资产证券化的起源 | 第15页 |
二、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概念 | 第15页 |
三、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相关情况 | 第15-16页 |
第二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运作流程 | 第16-18页 |
一、 挑选并确定拟证券化的信贷资产,组成资产池 | 第16页 |
二、 设立特定目的信托机构 | 第16页 |
三、 发起机构转让资产 | 第16页 |
四、 进行资产信用增级 | 第16-17页 |
五、 信用评级及证券的发行 | 第17页 |
六、 偿付证券权益并支付相关费用 | 第17-18页 |
第二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选择中所存在的法律问题 | 第18-27页 |
第一节 证券化基础资产的法律属性 | 第18-19页 |
第二节 对未来债权能否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的分析 | 第19-23页 |
一、 未来债权的概念 | 第19-20页 |
二、 对未来债权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的可行性分析之可转让性 | 第20-21页 |
三、 对未来债权作为证券化基础资产的信托考量 | 第21-23页 |
第三节 对禁转条款效力的分析 | 第23-27页 |
一、 我国对禁转条款的规定 | 第23页 |
二、 我国的实践 | 第23-24页 |
三、 各国立法的研究比较及借鉴 | 第24-27页 |
第三章 信贷资产证券化转移过程中的法律问题 | 第27-34页 |
第一节 特定目的信托与真实销售之间的矛盾 | 第27-29页 |
一、 真实销售的一般理论 | 第27-28页 |
二、 对我国特定目的信托的解读 | 第28-29页 |
第二节 证券化基础资产上附属担保权益转移的法律问题 | 第29-32页 |
一、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上附属担保权益随基础资产的转移而转移 | 第29-30页 |
二、 信贷资产证券化的基础资产上附属担保权益转移手续问题 | 第30-32页 |
第三节 信贷资产证券化基础资产设立信托后的公示问题 | 第32-34页 |
第四章 我国对 SPV 模式的选择 | 第34-40页 |
第一节 公司型 SPV 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不适用的法律考量 | 第34-36页 |
一、 公司型 SPV 的界定及特点 | 第34页 |
二、 公司型 SPV 在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中适用的法律障碍 | 第34-36页 |
第二节 有限合伙型 SPV 在信贷资产证券化中不适用的法律考量 | 第36-38页 |
一、 有限合伙型 SPV 的界定及特点 | 第36-37页 |
二、 有限合伙型 SPV 在我国适用的法律障碍 | 第37-38页 |
第三节 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中对 SPV 的唯一选择——信托 | 第38-40页 |
一、 信托模式是我国的唯一选择 | 第38-39页 |
二、 对信托型 SPV 的片面理解 | 第39-40页 |
第五章 资产支持证券有关权利内容的法律问题 | 第40-43页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对资产支持证券权利内容的理论基础之保障 | 第40页 |
第二节 我国资产支持证券权利内容理论基础缺失原因探究 | 第40-43页 |
一、 资产支持证券权利内容理论基础缺失原因 | 第40-41页 |
二、 信托财产所有权问题解决途径 | 第41-43页 |
结语 | 第43-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