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导言 | 第10-15页 |
第一章 典型案例以及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现状 | 第15-19页 |
第一节 “华鼎系担保”的问题 | 第15-17页 |
一、 “华鼎系担保”案例介绍 | 第15页 |
二、 “华鼎系担保”问题探究 | 第15-17页 |
第二节 案例的相关法律问题 | 第17-19页 |
一、 监管法律法规不完善,政府有关部门执法不到位 | 第18页 |
二、 公司风险控制制度失效 | 第18页 |
三、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间的合作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第二章 规范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相关规章制度分析 | 第19-29页 |
第一节 融资性担保的概念与特征 | 第19-20页 |
一、 融资性担保的概念 | 第19页 |
二、 融资性担保的特征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国外有关地区的立法现状 | 第20-23页 |
一、 国外融资性担保机构的发展现状 | 第20页 |
二、 国外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制度综述 | 第20-21页 |
三、 美国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制度 | 第21-22页 |
四、 日本融资性担保机构的监管制度 | 第22-23页 |
第三节 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的规章制度分析 | 第23-27页 |
一、 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制度综述 | 第23-25页 |
二、 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监管制度的评析 | 第25-27页 |
第四节 相关规章制度的完善 | 第27-29页 |
一、 提高立法层级 | 第27页 |
二、 设立统一的监管机构 | 第27-28页 |
三、 加强事后监管,在规章中明确法律责任 | 第28-29页 |
第三章 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法律问题分析 | 第29-35页 |
第一节 国外融资性担保公司的风险控制制度 | 第29-30页 |
一、 减弱信息的不对称性 | 第29页 |
二、 完善的融资性担保公司业务流程 | 第29页 |
三、 完善的风险分散机制 | 第29-30页 |
第二节 我国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分析 | 第30-34页 |
一、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概念、特征 | 第30-31页 |
二、 融资性担保公司的发展历程、现状 | 第31-32页 |
三、 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具体分析 | 第32-34页 |
第三节 完善融资性担保公司内部控制制度 | 第34-35页 |
一、 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 | 第34页 |
二、 完善风险管控制度 | 第34页 |
三、 增加对变相从事禁止业务的规制 | 第34页 |
四、 明确内部机构人员违规法律后果 | 第34-35页 |
第四章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法律问题分析 | 第35-42页 |
第一节 国外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合作类型 | 第35-36页 |
一、 银行主导型 | 第35页 |
二、 融资性担保公司主导型 | 第35页 |
三、 银行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各司其职型 | 第35-36页 |
第二节 银担合作业务运作流程、现状及面临的风险 | 第36-39页 |
一、 银担合作业务运作流程 | 第36-37页 |
二、 银担合作业务现状 | 第37-38页 |
三、 银担合作面临的风险 | 第38-39页 |
第三节 融资性担保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和企业的法律关系分析 | 第39-41页 |
一、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银行业金融机构法律关系分析 | 第39页 |
二、 融资性担保公司与中小企业法律关系分析 | 第39-40页 |
三、 中小企业与银行法律关系分析 | 第40-41页 |
第四节 完善银担合作 | 第41-42页 |
一、 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 | 第41页 |
二、 担保公司与银行应各自独立审核 | 第41页 |
三、 改变信息不对称的局面 | 第41-42页 |
结语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后记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