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前言 | 第10-13页 |
1.1 中国红火蚁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2 社会性昆虫觅食节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 | 第11页 |
1.3 觅食节律相关基因的研究 | 第11-12页 |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22页 |
2.1 主要实验仪器 | 第13页 |
2.2 主要试剂及耗材 | 第13-14页 |
2.3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14页 |
2.4 供试虫源 | 第14页 |
2.4.1 供试虫源的采集 | 第14页 |
2.4.2 供试虫源的分离 | 第14页 |
2.4.3 实验室种群的建立 | 第14页 |
2.5 人工蚁路的形成 | 第14-15页 |
2.6 计算机观测系统 | 第15页 |
2.7 光周期处理 | 第15页 |
2.8 拍摄及统计 | 第15-16页 |
2.9 荧光定量PCR | 第16-22页 |
2.9.1 样品采集 | 第16页 |
2.9.2 总RNA的提取(Trizol法)及检测 | 第16-18页 |
2.9.2.1 总RNA的提取 | 第16-17页 |
2.9.2.2 RNA的完整性及浓度检测 | 第17-18页 |
2.9.3 cDNA的合成 | 第18-19页 |
2.9.4 引物设计及验证 | 第19-21页 |
2.9.5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21页 |
2.9.6 表达量检测 | 第21页 |
2.9.7 数据分析 | 第21-2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2-45页 |
3.1 三种光周期条件下红火蚁工蚁觅食节律 | 第22-29页 |
3.1.1 12L:12D光周期下红火蚁工蚁觅食节律 | 第22-23页 |
3.1.2 24L光周期下红火蚁工蚁觅食节律 | 第23-25页 |
3.1.3 24D光周期下红火蚁工蚁觅食节律 | 第25-27页 |
3.1.4 光周期变化对工蚁觅食日节律的影响 | 第27-29页 |
3.2 红火蚁工蚁觅食基因表达量检测 | 第29-31页 |
3.2.1 觅食基因和内参基因引物特异性验证 | 第29-30页 |
3.2.2 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0-31页 |
3.3 三种光周期下觅食工蚁Sifor的表达动态 | 第31-37页 |
3.3.1 12L:12D下觅食基因的表达动态 | 第31-33页 |
3.3.2 24L觅食基因表达动态 | 第33-35页 |
3.3.3 24D觅食基因表达动态 | 第35-36页 |
3.3.4 光周期变化对觅食基因表达动态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 光周期对觅食基因表达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3.5 觅食基因的表达与觅食活动的相关性分析 | 第39-45页 |
3.5.1 12L:12D光周期处理 | 第39-40页 |
3.5.2 24L光周期处理 | 第40-42页 |
3.5.3 24D光周期处理 | 第42-45页 |
4 结论与讨论 | 第45-49页 |
4.1 结论 | 第45页 |
4.2 讨论 | 第45-49页 |
4.2.1 红火蚁工蚁觅食昼夜节律 | 第45-46页 |
4.2.2 红火蚁工蚁觅食节律与其相关基因 | 第46-48页 |
4.2.3 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附录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