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精准资助的制度育人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绪论 | 第8-17页 |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8-11页 |
1.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2.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5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三)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5-16页 |
1.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四)研究创新 | 第16-17页 |
一、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的理论基础 | 第17-27页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第17-20页 |
1.精准资助 | 第17-18页 |
2.制度育人 | 第18-19页 |
3.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 | 第19-20页 |
(二)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的理论支撑 | 第20-23页 |
1.制度育人理论 | 第20-21页 |
2.立德树人理论 | 第21-22页 |
3.教育公平理论 | 第22-23页 |
(三)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的必要性 | 第23-27页 |
1.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要求多元化 | 第23-24页 |
2.高校精准资助适应资助工作体系的发展要求 | 第24-27页 |
二、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问题的提出 | 第27-36页 |
(一)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的济困问题 | 第27-30页 |
1.制度育人的定位模糊 | 第27-29页 |
2.制度育人的资源有限 | 第29-30页 |
(二)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的激励问题 | 第30-32页 |
1.制度育人的思想引导不够 | 第30-31页 |
2.制度育人的过程激励不足 | 第31-32页 |
(三)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的服务问题 | 第32-34页 |
1.制度育人的需求导向彰显不够 | 第32-33页 |
2.制度育人的服务形式单一 | 第33-34页 |
(四)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的发展问题 | 第34-36页 |
1.制度育人的发展失衡 | 第34-35页 |
2.制度育人的评价机制欠缺 | 第35-36页 |
三、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的分析 | 第36-45页 |
(一)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的济困分析 | 第36-38页 |
1.从受助学生身份认定看资助对象精准化 | 第36-37页 |
2.从济困功能看资助资源丰富化 | 第37-38页 |
(二)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的激励分析 | 第38-40页 |
1.从起点范畴看思想引导 | 第38-39页 |
2.从激励功能看过程精准 | 第39-40页 |
(三)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的服务分析 | 第40-42页 |
1.从需求导向看服务的精准化 | 第40-41页 |
2.从服务功能看资助服务形式 | 第41-42页 |
(四)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的发展分析 | 第42-45页 |
1.从发展型资助看学生发展的平衡 | 第42-43页 |
2.从发展功能看评价机制 | 第43-45页 |
四、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的完善对策 | 第45-55页 |
(一)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中济困完善对策 | 第45-47页 |
1.强化育人对象的精准性 | 第45-47页 |
2.深化全员育人意识 | 第47页 |
(二)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中激励完善对策 | 第47-49页 |
1.依托校园文化着力思想引导 | 第48页 |
2.优化制度设计强化过程激励 | 第48-49页 |
(三)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中服务完善对策 | 第49-52页 |
1.建构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的服务体系 | 第49-51页 |
2.以实践为载体丰富资助服务形式 | 第51-52页 |
(四)高校精准资助制度育人中发展完善对策 | 第52-55页 |
1.构建学生平衡发展体系 | 第52-53页 |
2.巩固资助育人效果 | 第53-55页 |
结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