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8-18页 |
1.1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发展概况 | 第8-10页 |
1.1.1 桥型简介 | 第8页 |
1.1.2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的体系特征 | 第8-10页 |
1.2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刚构墩的形式 | 第10-13页 |
1.2.1 刚构墩形式简介 | 第10页 |
1.2.2 单、双肢薄壁墩刚度比较 | 第10-13页 |
1.2.3 刚构墩构造 | 第13页 |
1.3 工程背景概述 | 第13-15页 |
1.4 论文研究的现状和意义 | 第15-17页 |
1.4.1 论文研究的现状 | 第15-16页 |
1.4.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1.5 论文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第17-18页 |
1.5.1 论文研究的方法 | 第17页 |
1.5.2 论文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2 基于全桥静力计算的双肢薄壁墩设计参数分析 | 第18-42页 |
2.1 双肢薄壁墩的单肢壁厚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19-27页 |
2.1.1 对桥梁内力的影响 | 第19-23页 |
2.1.2 对桥梁位移的影响 | 第23-27页 |
2.2 双肢薄壁墩的双肢间距对桥梁结构的影响分析 | 第27-36页 |
2.2.1 对桥梁内力的影响 | 第27-31页 |
2.2.2 对桥梁位移的影响 | 第31-36页 |
2.3 刚构—连续组合梁桥施工过程中的双肢薄壁墩稳定性分析 | 第36-41页 |
2.3.1 施工过程中的荷载情况 | 第37-38页 |
2.3.2 双肢薄壁墩的单肢壁厚、双肢间距对其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第38-4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3 基于CFD方法的双肢薄壁墩设计参数对风荷载效应的影响分析 | 第42-61页 |
3.1 CFD方法概述及其计算软件介绍 | 第42-46页 |
3.1.1 CFD方法简介 | 第42页 |
3.1.2 CFD分析时所涉及的控制方程 | 第42-45页 |
3.1.3 CFD计算软件(Fluent)介绍 | 第45-46页 |
3.2 风荷载分析 | 第46-47页 |
3.2.1 风荷载对桥梁结构的作用 | 第46页 |
3.2.2 风荷载的三分力及静力三分力系数 | 第46-47页 |
3.3 CFD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7-49页 |
3.3.1 几何模型 | 第47页 |
3.3.2 网格划分 | 第47-48页 |
3.3.3 边界条件 | 第48页 |
3.3.4 计算工况及流体模型 | 第48-49页 |
3.4 单肢壁厚、双肢间距与双肢薄壁墩气动三分力系数的关系 | 第49-59页 |
3.4.1 矩形截面的高宽比(D/B)与阻力系数的关系 | 第49-51页 |
3.4.2 单肢壁厚、双肢间距与双肢薄壁墩阻力系数的关系 | 第51-57页 |
3.4.3 单肢壁厚、双肢间距与双肢墩升力力系数的关系 | 第57-59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4 利用ANSYS实现双肢薄壁墩设计参数的优化 | 第61-78页 |
4.1 结构优化设计概述 | 第61-62页 |
4.2 ANSYS提供的优化算法讨论 | 第62-66页 |
4.2.1 零阶算法 | 第62-63页 |
4.2.2 一阶算法 | 第63-65页 |
4.2.3 惩罚函数法 | 第65-66页 |
4.3 双肢薄壁墩的力学模型简化 | 第66-67页 |
4.4 双肢薄壁墩结构的受力分析 | 第67-71页 |
4.5 工程实例优化分析 | 第71-77页 |
4.5.1 ANSYS进行结构优化设计的步骤 | 第71-72页 |
4.5.2 目标函数的确定 | 第72页 |
4.5.3 约束条件的确定 | 第72-74页 |
4.5.4 双肢薄壁墩设计参数优化在ANSYS中的实现 | 第74-77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77-78页 |
结论和展望 | 第78-80页 |
致谢 | 第80-81页 |
参考文献 | 第81-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