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12-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2 研究框架 | 第13页 |
1.5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2 理论回顾与文献综述 | 第15-22页 |
2.1 技术创新效率相关理论及其应用 | 第15-18页 |
2.1.1 技术创新效率测度的相关理论 | 第15-17页 |
2.1.2 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范围 | 第17页 |
2.1.3 文献评价 | 第17-18页 |
2.2 医药产业效率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2.2.1 医药产业效率研究维度 | 第18页 |
2.2.2 医药产业效率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2.2.3 医药产业效率影响因素研究 | 第19页 |
2.2.4 文献评价 | 第19-20页 |
2.3 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3.1 医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 | 第20页 |
2.3.2 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研究 | 第20-21页 |
2.3.3 文献评价 | 第21页 |
2.4 小结 | 第21-22页 |
3 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的机制分析 | 第22-29页 |
3.1 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3.1.1 开放式创新理论 | 第22-23页 |
3.1.2 价值链理论 | 第23-24页 |
3.2 基于开放式创新和价值链理论的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机制 | 第24-28页 |
3.2.1 医药产业技术创新网络构建 | 第24-26页 |
3.2.2 医药创新投入与产出 | 第26页 |
3.2.3 医药产业创新主体的技术创新实现机制 | 第26-28页 |
3.3 小结 | 第28-29页 |
4 基于价值链视角的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解构 | 第29-38页 |
4.1 模型选择 | 第29-30页 |
4.2 变量选取与数据说明 | 第30-33页 |
4.2.1 变量选取 | 第30-31页 |
4.2.2 数据说明 | 第31-33页 |
4.3 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与分析 | 第33-38页 |
4.3.1 模型的适用性检验 | 第33-34页 |
4.3.2 描述性统计 | 第34-35页 |
4.3.3 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创新生成效率全样本分析 | 第35-36页 |
4.3.4 我国医药上市公司创新转化效率全样本分析 | 第36-38页 |
5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分析 | 第38-44页 |
5.1 影响因素的确定与数据说明 | 第38-39页 |
5.1.1 影响因素的确定 | 第38-39页 |
5.1.2 数据说明 | 第39页 |
5.2 中国医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39-42页 |
5.2.1 企业技术行为 | 第41页 |
5.2.2 企业主体特征 | 第41-42页 |
5.2.3 企业外部环境 | 第42页 |
5.3 小结 | 第42-44页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44-45页 |
6.2.1 构建医药产业创新网络,促进产业规模和质量双重提升 | 第44页 |
6.2.2 强化研发投入转化为科技成果,着重加强创新环境的构建 | 第44-45页 |
6.2.3 提升创新资源利用效率,整合技术创新动力因素 | 第45页 |
6.2.4 因地制宜推动创新要素转化进程,着重强化区域医药技术创新核心动力因素 | 第45页 |
6.3 不足之处与研究展望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附录 | 第53页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53页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目录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