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主地的主权之争--基于下七垣村河滩地的个案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1页 |
一、研究缘起与意义 | 第10-11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0页 |
(二)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二、相关文献的梳理 | 第11-15页 |
(一) 变革中的土地产权制度 | 第12-13页 |
(二) 错综交叉的产权主体 | 第13-14页 |
(三) 变化中的地权意识 | 第14-15页 |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一)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 第15页 |
(二) 研究方法和技术方案 | 第15-16页 |
四、核心概念界定 | 第16-17页 |
(一) 集体产权 | 第16-17页 |
(二) 产权主体 | 第17页 |
五、个案村庄的介绍 | 第17-21页 |
(一) 地理环境 | 第17-18页 |
(二) 基本情况 | 第18-19页 |
(三) 漳河概况 | 第19-21页 |
第二章 集体产权:农民依附与国家控制 | 第21-27页 |
一、人民公社的“大锅饭” | 第21-22页 |
二、“队”为单位的村级治理 | 第22-23页 |
三、“一言堂”下的租种合同 | 第23-25页 |
四、村大队与林场“六四分红” | 第25-26页 |
五、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分户经营:农民行动与国家无奈 | 第27-35页 |
一、生存诉求: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 | 第27-28页 |
二、国家认同:“土地政策”变革新标准 | 第28-29页 |
三、排斥集体:集体经济的局部解体 | 第29-32页 |
(一) 无人问津的树林 | 第29-30页 |
(二) 几近倒闭的林场 | 第30-31页 |
(三) 荒废的河滩地 | 第31-32页 |
四、市场发育:新一轮占地(河滩地)高潮 | 第32-33页 |
五、小结 | 第33-35页 |
第四章 产权明晰化:农民抗争与国家逻辑 | 第35-47页 |
一、行政规权,县政府的“占补平衡”项目 | 第35-37页 |
(一) 滩地开发整理“1166亩” | 第35-37页 |
(二) “2008年”纳入国有耕地 | 第37页 |
二、法律约束,漳河园区的“林权证” | 第37-40页 |
(一) “依法收回” | 第38-39页 |
(二) “组织量地” | 第39页 |
(三) “835元的补贴” | 第39-40页 |
三、情感维系,占地农民的“寸土必争” | 第40-44页 |
(一) 乡土人情:“张贴呼吁书” | 第40-42页 |
(二) 法律依据:“开荒法都承认” | 第42页 |
(三) 合法途径:“上访,找县长” | 第42-44页 |
四、村委会旁观“情法两难” | 第44-46页 |
五、小结 | 第46-47页 |
第五章 争地夺权的背后 | 第47-53页 |
一、“合理性”与“合法性”的对抗 | 第47-48页 |
二、农村土地产权冲突与制度变迁 | 第48-49页 |
三、产权意识的变化及其内在逻辑 | 第49-51页 |
四、研究创新和研究不足之处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附录 | 第58-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