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2 分布式电源的应用及发展 | 第10页 |
1.3 配电网的潮流计算的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1-15页 |
1.4.1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1.4.2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2-15页 |
第二章 分布式电源模型 | 第15-27页 |
2.1 光伏发电 | 第15-19页 |
2.1.1 光伏电池模型 | 第15-16页 |
2.1.2 光伏发电系统模型 | 第16-17页 |
2.1.3 光伏发电系统实际输出特性 | 第17-19页 |
2.2 风力发电 | 第19-24页 |
2.2.1 风速模型 | 第19页 |
2.2.2 风力发电的工作原理 | 第19-21页 |
2.2.3 风力发电模型 | 第21-22页 |
2.2.4 风力发电系统实际输出特性 | 第22-24页 |
2.3 燃料电池 | 第24-25页 |
2.4 储能电池 | 第25-2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潮流算法 | 第27-39页 |
3.1 概述 | 第27页 |
3.2 前推回代法的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3.3 引入关联矩阵后的前推回代法 | 第28-30页 |
3.3.1 引入关联矩阵的具体过程 | 第28-29页 |
3.3.2 算例分析 | 第29-30页 |
3.4 PV型分布式电源 | 第30-32页 |
3.4.1 PV型节点的处理方法 | 第31页 |
3.4.2 算例验证 | 第31-32页 |
3.5 PQ、PI、PQ(V)型分布式电源的处理方法 | 第32-34页 |
3.5.1 PI型节点的处理方法 | 第32-33页 |
3.5.2 PQ(V)型节点的处理方法 | 第33页 |
3.5.3 算例分析 | 第33-34页 |
3.6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对系统的影响 | 第34-37页 |
3.6.1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系统网损的影响分析 | 第34-35页 |
3.6.2 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对负荷电压的影响分析 | 第35-36页 |
3.6.3 算例分析 | 第36-37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弱环配电网的潮流算法 | 第39-49页 |
4.1 环网的处理方法 | 第39-40页 |
4.2 单环网的算例分析 | 第40-41页 |
4.3 三环网的算例分析 | 第41-43页 |
4.4 环网对配电网的影响分析 | 第43-46页 |
4.4.1 环网对网损的影响分析 | 第43页 |
4.4.2 环网对负荷电压的影响分析 | 第43-44页 |
4.4.3 算例分析 | 第44-46页 |
4.5 含分布式电源弱环配电网的实际算例分析 | 第46-48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含分布式电源动态配电网的潮流计算 | 第49-59页 |
5.1 IEEE36动态配电网的潮流计算 | 第49-51页 |
5.2 分布式电源接入动态配电网后的潮流计算 | 第51-53页 |
5.2.1 光伏发电系统接入动态配电网后的潮流计算 | 第51-52页 |
5.2.2 风力发电系统接入动态配电网后的潮流计算 | 第52-53页 |
5.3 多个分布式电源接入动态配电网的潮流计算 | 第53-55页 |
5.4 分布式电源接入实际的动态配电网潮流计算 | 第55-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59页 |
6.2 工作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5页 |
致谢 | 第65-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69页 |
附录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