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钢桁架拱桥预拱度设置及拼装误差理论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1页 |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大跨度钢桁拱桥的总体设计 | 第15-21页 |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的主要结构形式 | 第15-19页 |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的结构组成 | 第19-20页 |
·大跨度钢桁架拱桥结构体系的特点 | 第20-2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21-28页 |
·整体节点技术 | 第21-23页 |
·预拱度设置 | 第23-25页 |
·拼装误差 | 第25-2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28-31页 |
·课题来源 | 第28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28-31页 |
第二章 理论预拱度计算有限元模型特殊区域等效处理 | 第31-62页 |
·引言 | 第31页 |
·理论预拱度计算方法 | 第31-36页 |
·计算荷载 | 第31-32页 |
·钢桁梁桥计算方法简要回顾 | 第32-34页 |
·空间杆单元或梁单元计算原理 | 第34-36页 |
·特殊区域处理 | 第36-55页 |
·弦杆连接 | 第37-41页 |
·横隔板 | 第41-43页 |
·整体节点 | 第43-49页 |
·竖杆、斜腹杆和弦杆连接 | 第49-55页 |
·整体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55-60页 |
·东莞东江特大桥概况 | 第55-57页 |
·荷载试验 | 第57-59页 |
·结果分析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2页 |
第三章 大跨度钢桁梁桥厂制预拱度设置研究 | 第62-89页 |
·引言 | 第62页 |
·厂制预拱度设置 | 第62-81页 |
·厂制预拱度研究现状 | 第62-66页 |
·位移荷载起拱法 | 第66-74页 |
·错孔效应 | 第74-81页 |
·杆件容许伸缩值 | 第81-83页 |
·错孔引起的次应力 | 第83-8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4-87页 |
·工程概况 | 第84-85页 |
·厂设预拱度 | 第85-87页 |
·定位错孔 | 第87页 |
·小结 | 第87-89页 |
第四章 杆件连接拼装误差计算 | 第89-110页 |
·引言 | 第89页 |
·钢桁梁制造和拼装误差成因 | 第89-94页 |
·杆件制造误差 | 第90-93页 |
·拼装误差 | 第93-94页 |
·预拱度设置的影响 | 第94页 |
·拼装误差 | 第94-105页 |
·制造误差对杆件拼装的影响 | 第95-96页 |
·弦杆定位拼装误差 | 第96-102页 |
·竖杆定位拼装误差 | 第102-103页 |
·拱肋定位拼装误差 | 第103-10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5-109页 |
·定位拼装计算误差 | 第105-108页 |
·定位拼装误差试验 | 第108-109页 |
·小结 | 第109-110页 |
第五章 累积拼装误差对桥梁状态的影响 | 第110-125页 |
·引言 | 第110页 |
·基于尺寸链理论的拼装误差计算 | 第110-115页 |
·尺寸链的定义和基本概念[192, 193] | 第110-112页 |
·尺寸链的计算形式和计算方法 | 第112-113页 |
·拼装误差尺寸链问题的建立 | 第113-115页 |
·拼装误差线形 | 第115-118页 |
·铅垂向拼装误差线形 | 第115-116页 |
·轴线拼装误差 | 第116-118页 |
·拱肋拼装误差线形 | 第118页 |
·制造拼装误差对成桥状态的影响 | 第118-120页 |
·制造拼装误差对成桥主梁线形的影响 | 第118-119页 |
·制造拼装误差对成桥拱肋线形的影响 | 第119页 |
·拼装误差对成桥内力的影响计算 | 第119-12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20-123页 |
·工程概述 | 第120页 |
·拼装误差 | 第120-122页 |
·拼装误差引起的次内力 | 第122-123页 |
·小结 | 第123-125页 |
第六章 拼装误差控制技术研究 | 第125-142页 |
·引言 | 第125页 |
·拼装误差控制研究现状 | 第125-129页 |
·制造拼装误差类别 | 第125-126页 |
·制造误差控制技术 | 第126-128页 |
·拼装错孔影响及处理 | 第128-129页 |
·基于尺寸链的拼装误差控制技术 | 第129-131页 |
·拼装误差的传递比 | 第129-130页 |
·误差分散讨论 | 第130-131页 |
·拼装误差控制措施 | 第131-133页 |
·定位冲钉质量控制 | 第131页 |
·弦杆拼装误差控制 | 第131-132页 |
·竖杆和斜腹杆的误差控制 | 第132页 |
·横梁的误差调整 | 第132-133页 |
·合龙误差调整技术 | 第133-136页 |
·精确合龙要求与影响因素 | 第133页 |
·平面轴线误差的消除 | 第133-134页 |
·竖向高差和转角的消除 | 第134-135页 |
·纵向间距的消除 | 第135-136页 |
·合龙点的“临时锁定”结构措施 | 第136页 |
·榕江特大桥误差控制技术 | 第136-141页 |
·横向拼装误差控制 | 第136-137页 |
·竖向拼装误差控制 | 第137-138页 |
·合龙调整 | 第138-141页 |
·小结 | 第141-142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142-146页 |
1 本文主要工作和结论 | 第142-145页 |
2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 第145-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8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58-160页 |
致谢 | 第160-161页 |
附件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