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 1.2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1.3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3-16页 |
| 1.4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1.5 本文的写作思路与篇章结构 | 第17-18页 |
| 1.6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 1.6.1 创新点 | 第18页 |
| 1.6.2 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 第二章 信用风险与信用风险度量 | 第20-34页 |
| 2.1 信用风险内涵和特征 | 第20-22页 |
| 2.1.1 信用风险的定义 | 第20页 |
| 2.1.2 信用风险类别 | 第20-21页 |
| 2.1.3 信用风险的特征 | 第21-22页 |
| 2.2 房地产信用风险 | 第22-28页 |
| 2.2.1 房地产业信用风险形成机理 | 第22-23页 |
| 2.2.2 我国房地产业信用风险影响因素 | 第23-28页 |
| 2.3 信用风险度量的方法 | 第28-34页 |
| 2.3.1 古典信用风险度量方法 | 第28-29页 |
| 2.3.2 现代信用违约风险度量模型 | 第29-31页 |
| 2.3.3 信用风险度量方法的比较 | 第31-34页 |
| 第三章 基于KMV模型上市房企信用风险度量模型构建 | 第34-37页 |
| 3.1 KMV模型构建原理 | 第34页 |
| 3.2 KMV模型基本计算步骤 | 第34-37页 |
| 3.2.1 KMV模型假设 | 第34-35页 |
| 3.2.2 运用KMV模型计算的具体步骤 | 第35-37页 |
| 第四章 基于KMV模型上海市上市房企信用风险实证分析 | 第37-48页 |
| 4.1 样本假设及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 4.1.1 样本假设 | 第37页 |
| 4.1.2 样本选取和数据来源 | 第37-38页 |
| 4.2 基于KMV模型房地产公司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参数确定 | 第38-42页 |
| 4.2.1 确定市场无风险利率R | 第38-39页 |
| 4.2.2 计算上市房地产公司股权价值V_E | 第39-40页 |
| 4.2.3 计算上市房地产公司股权价值波动率σ_E | 第40-41页 |
| 4.2.4 确定上市房企信用风险违约点DP | 第41页 |
| 4.2.5 确定上市房地产公司债务期限T | 第41-42页 |
| 4.3 计算结果分析 | 第42-44页 |
| 4.4 实证结果及分析 | 第44-46页 |
| 4.5 正常组(参照组)和非正常组(违约组)的配对T检验 | 第46-48页 |
| 第五章 建议和总结 | 第48-52页 |
| 5.1 KMV模型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 | 第48-49页 |
| 5.1.1 股价等是否能真实公允地反映公司的价值 | 第48页 |
| 5.1.2 股权价值的估计和其他参数的设置存在争议 | 第48页 |
| 5.1.3 适用范围窄,在非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度量方面适用性差 | 第48-49页 |
| 5.2 建议 | 第49-52页 |
| 5.2.1 加强KMV模型的实用性 | 第49页 |
| 5.2.2 完善证券市场监管体制,优化信用风险度量模型 | 第49-50页 |
| 5.2.3 加快建立信用数据库 | 第50页 |
| 5.2.4 完善信用评级体系,加快风险管理人才队伍建设 | 第50-51页 |
| 5.2.5 建立多元化的房地产融资体系 | 第51-52页 |
| 结束语 | 第52-53页 |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 致谢 | 第57-58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