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7页 |
1.1 前言 | 第13-15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1.2.1 可生物降解聚合物 | 第15-19页 |
1.2.2 聚乳酸的改性 | 第19-24页 |
1.2.3 聚乳酸多嵌段共聚物 | 第24-29页 |
1.2.4 聚乳酸的结晶改性 | 第29-33页 |
1.3 研究思路和内容 | 第33-3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33-34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34-37页 |
第二章 PLLA-mb-PBSA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结晶改性 | 第37-61页 |
2.1 前言 | 第3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7-41页 |
2.2.1 实验原料 | 第37-38页 |
2.2.2 实验过程 | 第38-39页 |
2.2.3 表征方法 | 第39-41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41-59页 |
2.3.1 PLLA-mb-PBSA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41-45页 |
2.3.2 成核剂对PLLA预聚物以及PBSA预聚物的结晶性影响 | 第45-49页 |
2.3.3 成核剂对多嵌段共聚物结晶的影响 | 第49-52页 |
2.3.4 成核剂对多嵌段共聚物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5页 |
2.3.5 成核剂对多嵌段共聚物的形态结构影响 | 第55-58页 |
2.3.6 成核剂对多嵌段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影响 | 第58-5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9-61页 |
第三章 PBSA链段的分子量对PLLA-mb-PBSA多嵌段共聚物结构和性能的影响 | 第61-77页 |
3.1 前言 | 第61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61-65页 |
3.2.1 实验原料 | 第61-62页 |
3.2.2 实验过程 | 第62页 |
3.2.3 表征方法 | 第62-65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5-74页 |
3.3.1 以不同分子量的PBSA预聚物为软段的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65-68页 |
3.3.2 PBSA链段的分子量对多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性影响 | 第68-69页 |
3.3.3 PBSA链段的分子量对多嵌段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影响 | 第69-71页 |
3.3.4 PBSA链段的分子量对多嵌段共聚物的相态结构影响 | 第71-73页 |
3.3.5 PBSA链段的分子量对多嵌段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影响 | 第73-7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74-77页 |
第四章 新型柔性共聚酯及PLLA-mb-PBSeATI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 | 第77-97页 |
4.1 前言 | 第77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77-81页 |
4.2.1 实验原料 | 第77-78页 |
4.2.2 实验过程 | 第78-79页 |
4.2.3 表征方法 | 第79-81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81-94页 |
4.3.1 新型柔性共聚酯的合成 | 第81-84页 |
4.3.2 以不同分子量PBSeATI预聚物为软段的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 | 第84-87页 |
4.3.3 PBSeATI嵌段分子量对多嵌段共聚物的结晶性影响 | 第87-88页 |
4.3.4 PBSeATI嵌段分子量对多嵌段共聚物的力学性能影响 | 第88-90页 |
4.3.5 PBSeATI嵌段分子量对多嵌段共聚物的相态结构影响 | 第90-92页 |
4.3.6 PBSeATI嵌段分子量对多嵌段共聚物的热稳定性影响 | 第92-9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94-9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7-99页 |
参考文献 | 第99-107页 |
个人简历 | 第10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