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多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4页 |
1.2 植物多糖的提取 | 第14-16页 |
1.3 植物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16-19页 |
1.3.1 除蛋白 | 第16-17页 |
1.3.2 脱色 | 第17-18页 |
1.3.3 多糖的分离 | 第18-19页 |
1.4 植物多糖的分析鉴定 | 第19-24页 |
1.4.1 含量的测定 | 第19-20页 |
1.4.2 纯度的测定 | 第20页 |
1.4.3 分子量的测定 | 第20-21页 |
1.4.4 单糖组成的测定 | 第21页 |
1.4.5 结构的测定 | 第21-24页 |
1.5 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 | 第24-26页 |
1.5.1 免疫调节作用 | 第24页 |
1.5.2 抗肿瘤作用 | 第24-25页 |
1.5.3 抗氧化、抗衰老作用 | 第25页 |
1.5.4 降血糖、降血脂作用 | 第25页 |
1.5.5 抗病毒活性 | 第25-26页 |
1.5.6 其他作用 | 第26页 |
1.6 红豆杉资源的研究现状 | 第26-28页 |
1.6.1 红豆杉的种类及分布 | 第26-27页 |
1.6.2 红豆杉多糖的药用价值 | 第27页 |
1.6.3 红豆杉多糖研究进展 | 第27-28页 |
1.7 研究方向与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1.7.1 研究方向 | 第28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28-30页 |
第二章 红豆杉粗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 第30-47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实验材料 | 第31-32页 |
2.2.1 实验样品 | 第31页 |
2.2.2 实验试剂 | 第31页 |
2.2.3 树脂 | 第31-32页 |
2.2.4 仪器设备 | 第32页 |
2.3 实验方法 | 第32-36页 |
2.3.1 多糖含量的检测方法 | 第32-34页 |
2.3.2 碱法提取红豆杉多糖 | 第34-35页 |
2.3.3 粗多糖的分离纯化 | 第35-36页 |
2.4 结果与分析 | 第36-45页 |
2.4.1 标准曲线 | 第36-37页 |
2.4.2 单因素试验 | 第37-40页 |
2.4.3 碱法提取多搪最佳工艺条件的确定 | 第40-42页 |
2.4.4 DEAE sepharose fast flow离子交换色谱分离红豆杉粗多糖 | 第42页 |
2.4.5 Sephadex G-100对红豆杉多糖CPTC-1组份的分离 | 第42-43页 |
2.4.6 Sephadex G-10对红豆杉多糖CPTC-1b的纯化 | 第43-44页 |
2.4.7 Sephadex G-10对红豆杉粗多糖CPTC-2的纯化 | 第44-45页 |
2.4.8 Sephadex G-100对红豆杉粗多糖CPTC-3的纯化 | 第45页 |
2.5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三章 多糖的结构鉴定 | 第47-70页 |
3.1 引言 | 第47-48页 |
3.2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48页 |
3.2.2 实验设备 | 第48-49页 |
3.3 实验方法 | 第49-52页 |
3.3.1 红豆杉多糖分子量的测定 | 第49页 |
3.3.2 蛋白质与核酸的测定 | 第49页 |
3.3.3 气相色谱法测单糖组成 | 第49-50页 |
3.3.4 单组份多糖的红外光谱(IR)测定 | 第50页 |
3.3.5 核磁共振分析(NMR) | 第50页 |
3.3.6 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 | 第50-51页 |
3.3.7 甲基化分析 | 第51-52页 |
3.3.8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AFM) | 第5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2-68页 |
3.4.1 单组份多糖分子量测定 | 第52-55页 |
3.4.2 单组份多糖纯度的测定 | 第55-56页 |
3.4.3 单糖组成分析 | 第56-57页 |
3.4.4 IR分析 | 第57-60页 |
3.4.5 NMR分析 | 第60-63页 |
3.4.6 高碘酸氧化和Smith降解 | 第63-65页 |
3.4.7 甲基化分析 | 第65-66页 |
3.4.8 原子力显微镜分析 | 第66-68页 |
3.5 结论 | 第68-70页 |
第四章 红豆杉多糖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作用 | 第70-90页 |
4.1 引言 | 第70-72页 |
4.2 实验材料 | 第72页 |
4.2.1 供试生物材料人胃癌细胞SGC-7901取自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第72页 |
4.2.2 主要试剂及仪器 | 第72页 |
4.3 实验方法 | 第72-74页 |
4.3.1 细胞培养 | 第72页 |
4.3.2 红豆杉多糖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作用 | 第72-73页 |
4.3.3 CPTC-2联合5-FU的抗肿瘤增效作用 | 第73页 |
4.3.4 数据统计学分析 | 第73-74页 |
4.4 结果与讨论 | 第74-88页 |
4.4.1 红豆杉多糖对SGC-7901细胞的抑制作用 | 第74-84页 |
4.4.2 CPTC-2联合5-FU的抗肿瘤增效作用 | 第84-88页 |
4.5 结论 | 第88-90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90-92页 |
5.1 结论 | 第90-91页 |
5.2 展望 | 第91-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7页 |
作者简介 | 第97页 |
科研成果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