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1页 |
(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 第10页 |
(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内在需求 | 第10页 |
(三)高中校本教研运作的现实困境 | 第10-11页 |
(四)高中校本教研研究的缺失 | 第11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1-14页 |
(一)国外校本教研综述 | 第11-12页 |
(二)国内校本教研综述 | 第12-13页 |
(三)高中校本教研文献综述 | 第13页 |
(四)关于研究整体评析 | 第13-14页 |
三、理论基础 | 第14-16页 |
(一)行动研究理论 | 第14-15页 |
(二)系统论与矛盾论 | 第15页 |
(三)需要层次理论 | 第15页 |
(四)团体理论 | 第15-16页 |
四、研究设计 | 第16-18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16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6页 |
(三)研究思路 | 第16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五)研究创新 | 第17-18页 |
第一章 高中校本教研运作模式的概述 | 第18-24页 |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8页 |
(一)校本教研 | 第18页 |
(二)运作模式 | 第18页 |
(三)校本教研运作模式 | 第18页 |
二、高中校本教研运作研究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一)高中校本教研适应高中新时代的需求 | 第18-19页 |
(二)高中校本教研现实需求 | 第19页 |
三、高中校本教研运作的特征 | 第19-21页 |
(一)参与的主体性 | 第19-20页 |
(二)过程具有系统性 | 第20页 |
(三)运作目的的改进性 | 第20页 |
(四)合作性 | 第20-21页 |
四、高中校本教研运作的过程与价值追求 | 第21-24页 |
(一)高中校本教研的过程 | 第21-22页 |
(二)高中校本教研的价值追求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普通高中校本教研运作现状调查分析 | 第24-39页 |
一、高中校本教研问卷调查 | 第24-25页 |
(一)调查对象 | 第24页 |
(二)调查工具的编制 | 第24页 |
(三)调查数据处理与方法 | 第24页 |
(四)问卷调查的发放与回收情况 | 第24-25页 |
二、普通高中校本教研运作现状的调查分析 | 第25-39页 |
(一)教师基本情况 | 第25-26页 |
(二)校本教研制度现状分析 | 第26-29页 |
(三)领导组织者在校本教研运作表现情况 | 第29-31页 |
(四)校本教研活动实施的情况 | 第31-32页 |
(五)校本教研主体-教师进行教研的基本情况 | 第32-36页 |
(六)校本教研的成果推广与评价的具体情况 | 第36-37页 |
(七)校本教研的文化氛围 | 第37-39页 |
第三章 校本教研运作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9-46页 |
一、学校教研制度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 第39-40页 |
(一)校本教研活动按照教研制度的执行度不够 | 第39页 |
(二)学校缺少教研资金 | 第39页 |
(三)校本教研缺少专家的引领 | 第39-40页 |
二、高中校本教研领导组织存在问题及原因 | 第40-41页 |
(一)校本教研的管理部门分工存在分歧 | 第40-41页 |
(二)校领导对校本教研的实施督促不到位 | 第41页 |
(三)教研科与教研组没有发挥教研领头羊的作用 | 第41页 |
三、校本教研活动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一)校本教研活动形式单一低效 | 第41-42页 |
(二)校本教研问题与教学实践问题存在差距 | 第42页 |
(三)校本教研缺乏实质研究 | 第42页 |
四、教师参与校本教研中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一)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内在动力不足 | 第42-43页 |
(二)教师科研能力不足 | 第43-44页 |
(三)教师接受教师培训机会不均 | 第44页 |
五、校本教研评价体系不完善与缺乏对校本教研成果的推广 | 第44-46页 |
(一)校本教研评价制度不完善 | 第44-45页 |
(二)校本教研成果没有及时有效的推广与应用 | 第45-46页 |
第四章 高中校本教研运作取得的成功案例 | 第46-50页 |
一、学校介绍 | 第46页 |
二、学校校本教研运作取得的成效 | 第46-50页 |
(一)建立专门组织管理机构,确立相应合理目标 | 第46-47页 |
(二)制定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保障校本教研的有效开展 | 第47-48页 |
(三)教研活动形式多样,促进校本教研的实施 | 第48-49页 |
(四)形成浓厚的教研文化氛围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构建高中校本教研运作模式 | 第50-55页 |
一、制定科学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 | 第50页 |
(一)制度科学完善的校本教研制度的注意事项 | 第50页 |
(二)完善高中校本教研制度的内容 | 第50页 |
二、组建民主高效的校本教研组织领导体系 | 第50-52页 |
(一)明确校长作为校本教研第一负责人制度 | 第50-51页 |
(二)设置专门负责校本教研的部门 | 第51页 |
(三)发挥教研组组长与优秀教研员的骨干带头作用 | 第51-52页 |
三、开展灵活多样的校本教研活动 | 第52页 |
(一)常规教研与专题式教研相结合 | 第52页 |
(二)教研问题与教学问题相结合 | 第52页 |
(三)网络教研 | 第52页 |
四、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评价体系 | 第52-53页 |
(一)建立完善的校本教研评价制度,保障教研的具体落实 | 第52-53页 |
(二)严格规范校本教研成果的评价准则 | 第53页 |
五、对教研成果进行交流与推广 | 第53-55页 |
(一)制定校本教研成果推广的制度 | 第53页 |
(二)校本教研成果推广的途径 | 第53-55页 |
第六章 促进高中校本教研运作的策略 | 第55-61页 |
一、普及“科研兴校”的理念,提高全校对校本教研重要性的认识 | 第55页 |
(一)科研可以兴校 | 第55页 |
(二)提高全校对校本教研重要的认识 | 第55页 |
二、建立校本教研保障制度 | 第55-56页 |
(一)建立校本教研物质保障制度 | 第55-56页 |
(二)建立专家引领制度 | 第56页 |
(三)优化教师结构,保障校本教研教师的参与度 | 第56页 |
三、加强对高中校本教研运作的管理 | 第56-57页 |
(一)制定详实的教研计划 | 第56-57页 |
(二)细化校本教研过程的管理 | 第57页 |
(三)提高高中校本教研问题的针对性与实践性 | 第57页 |
四、提高教师校本教研技能,激发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 | 第57-59页 |
(一)提高教师校本教研的技能 | 第57-58页 |
(二)建立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教研的热情 | 第58-59页 |
五、建立浓厚的校本教研文化氛围,为校本教研运作提供文化保障 | 第59-61页 |
(一)政府提供政策支持 | 第59页 |
(二)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人际关系 | 第59-60页 |
(三)拓宽校本教研交流途径 | 第60-61页 |
结束语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件1 高中校本教研运作模式现状的问卷调查 | 第64-66页 |
附件2 高中校本教研运作模式教师访谈提纲 | 第66页 |
附件3 高中校本教研运作模式校领导访谈提纲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论文目录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