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1页 |
一、由现实案例引发的思考 | 第11-13页 |
(一)韩刚合同诈骗案 | 第11-12页 |
(二)问题的产生 | 第12-13页 |
二、欺骗程度的界定 | 第13-22页 |
(一)欺骗程度的概念及依据 | 第13-16页 |
1.欺骗程度的概念 | 第13-15页 |
2.欺骗程度的依据 | 第15-16页 |
(二)欺骗程度的实质 | 第16-17页 |
(三)欺骗程度的判断标准 | 第17-19页 |
1.“足以”标准的判断 | 第17-18页 |
2.“一般人”标准的判断 | 第18-19页 |
(四)欺骗程度在诈骗犯罪构造中的地位 | 第19-22页 |
1.诈骗罪的一般构造 | 第19-20页 |
2.欺骗程度在诈骗罪构造中的传统地位与缺陷 | 第20-22页 |
三、欺骗程度对诈骗犯罪成立影响的理论介评 | 第22-25页 |
(一)诈骗类犯罪的分类 | 第22-23页 |
1.根据侵犯法益不同的分类 | 第22页 |
2.根据犯罪构成的分类 | 第22-23页 |
3.根据发生领域不同的分类 | 第23页 |
(二)欺骗程度对诈骗犯罪成立影响与否的争议 | 第23-25页 |
1.全部影响说与部分影响说 | 第24页 |
2.必要说与不必要说 | 第24-25页 |
四、欺骗程度对诈骗犯罪成立影响的论证 | 第25-33页 |
(一)欺骗程度的现状及原因 | 第25-27页 |
1.欺骗程度在理论与实践中的现状 | 第25-26页 |
2.欺骗程度不被重视的原因 | 第26-27页 |
(二)根据领域划分诈骗类犯罪之于欺骗程度判断的必要性 | 第27-28页 |
(三)欺骗程度对不同领域内诈骗类犯罪成立的影响 | 第28-33页 |
1.欺骗程度对普通诈骗罪成立的影响 | 第28-29页 |
2.欺骗程度对经济类诈骗罪成立的影响 | 第29-33页 |
结语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