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审中的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序言 | 第10-12页 |
一、再审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理论解析 | 第12-16页 |
(一)再审民事检察监督的概念解析 | 第12-13页 |
1.再审民事检察监督的概念 | 第12页 |
2.再审民事检察监督的性质 | 第12-13页 |
(二)再审民事检察监督的理论依托 | 第13-15页 |
1.法理的支持 | 第13-14页 |
2.宪政的回应 | 第14页 |
3.诉讼的原理 | 第14-15页 |
(三)再审民事检察监督的功能分析 | 第15-16页 |
1.维护司法公正 | 第15页 |
2.维护司法权威 | 第15页 |
3.维护了法律秩序 | 第15-16页 |
二、再审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现状研究 | 第16-19页 |
(一)再审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冲突分析 | 第16-17页 |
1.再审民事检察监督与审判权的冲突分析 | 第16页 |
2.再审民事检查监督与裁判既判力的冲突分析 | 第16-17页 |
(二)再审民事检察监督的问题呈现 | 第17-19页 |
1.再审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适用次数没有明确 | 第17页 |
2.再审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申请主体不够细化 | 第17页 |
3.再审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适用范围没有界定 | 第17-18页 |
4.再审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程序设计缺乏限定 | 第18-19页 |
5.再审民事检察监督的诉讼责任尚未确立 | 第19页 |
6.再审民事检察监督的配套制度有待完备 | 第19页 |
三、再审民事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建议 | 第19-28页 |
(一)明确再审检察监督制度的适用次数 | 第19-21页 |
1.抗诉和检察建议的次数 | 第19页 |
2.申请检察监督的次数 | 第19-21页 |
(二)细化再审民事检察监督的申请主体 | 第21-23页 |
1.公益诉讼的启动主体 | 第21-22页 |
2.再审民事检察监督的申请主体及关系 | 第22-23页 |
(三)规范再审检察监督的适用范围 | 第23-25页 |
1.再审检察监督方式的适用范围探讨 | 第23-24页 |
2.民事执行活动的再审检察监督的范围探讨 | 第24-25页 |
(四)设置再审检察监督的前置程序 | 第25页 |
(五)建立再审检察监督的民事诉讼责任 | 第25-27页 |
1.再审民事诉讼责任的现状 | 第25-26页 |
2.再审民事诉讼责任的可行性与必要性 | 第26-27页 |
(六)健全民事再审检察监督的配套制度 | 第27-28页 |
1.完善人民检察院与人民法院的沟通机制 | 第27-28页 |
2.建立“抗诉后监督机制”,强化抗诉监督效果 | 第28页 |
结语 | 第28-30页 |
参考文献 | 第30-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