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现状的个案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一、问题的提出 | 第10-13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 | 第10页 |
2.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还未形成健康的管理机制 | 第10-11页 |
(二)研究问题 | 第11-12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丰富我国民办幼儿园教育理论 | 第12页 |
2.完善民办幼儿园教师管理等提供借鉴 | 第12-13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3-24页 |
(一)概念界定 | 第13页 |
1.民办幼儿园 | 第13页 |
2.民办幼儿园教师 | 第13页 |
3.教师流动 | 第13页 |
4.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 | 第13页 |
(二)社会流动理论的相关研究 | 第13-18页 |
1.社会流动内涵、类型的相关研究 | 第13-14页 |
2.社会流动理论基本思想的相关研究 | 第14-16页 |
3.社会流动视角下的教师流动问题研究 | 第16-18页 |
(三)民办幼儿园的概念、性质、特点的相关研究 | 第18页 |
(四)教师流动的相关研究 | 第18-20页 |
1.教师流动现状的研究 | 第19页 |
2.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的相关 | 第19-20页 |
3.教师流动对策的相关分析 | 第20页 |
(五)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的相关研究 | 第20-24页 |
1.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现状的相关研究 | 第20-21页 |
2.民幼儿园教师流动影响因素及对策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3.关于民办幼儿园及民办幼儿教师发展状况的研究 | 第22-24页 |
三、研究设计方法与过程 | 第24-28页 |
(一)研究方法的确立 | 第24页 |
1.文献法 | 第24页 |
2.个案研究法 | 第24页 |
(二)研究对象的选取 | 第24-25页 |
1.个案的选取 | 第24-25页 |
2.样本的选取 | 第25页 |
(三)研究资料的收集 | 第25-26页 |
1.访谈法 | 第25-26页 |
2.问卷调查法 | 第26页 |
(四)资料的整理与分析 | 第26页 |
(五)研究的效度和伦理问题 | 第26-28页 |
1.研究的效度 | 第26页 |
2.伦理问题 | 第26-28页 |
四、A园教师流动的个案分析 | 第28-37页 |
(一)H县幼儿教育的基本情况 | 第28-31页 |
1.H县幼儿教育整体发展 | 第28页 |
2.H县幼儿园管理模式 | 第28-29页 |
3.H县民办幼儿教育的样态 | 第29-31页 |
(二)A园教育的状况 | 第31-32页 |
1.A园发展目标 | 第31页 |
2.A园规模与师资 | 第31-32页 |
(三)A园教师流动现状调查分析 | 第32-37页 |
1.A园教师流动的数量 | 第32-33页 |
2.A园教师流动的方式 | 第33-34页 |
3.A园教师流动的去向 | 第34-35页 |
4.A园教师流动的个性特征 | 第35-37页 |
五、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37-53页 |
(一)A园教师流动的基本特征 | 第37-38页 |
1.流动频率高 | 第37页 |
2.流动无规律性 | 第37页 |
3.流动意愿呈现差异性 | 第37-38页 |
(二)社会流动视角下该园教师流动分析 | 第38-41页 |
1.合理的教师流动带来的优势 | 第38-40页 |
2.不合理的教师流动带来的劣势 | 第40-41页 |
(三)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的影响因素 | 第41-49页 |
1.社会保障 | 第42页 |
2.社会地位 | 第42-45页 |
3.幼儿园性质 | 第45-47页 |
4.教师的个人因素 | 第47-49页 |
(四)建议 | 第49-53页 |
1.优化民办幼儿园教师流动的社会环境 | 第49-50页 |
2.提高民办幼儿园教师管理的水平 | 第50-51页 |
3.增强民办幼儿园教师自身职业认同感及专业素养 | 第51-53页 |
结语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附录 | 第57-61页 |
后记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