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1-16页 |
1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工作方法 | 第16-19页 |
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6页 |
1.1.1 罪错未成年人 | 第16页 |
1.1.2 家庭教育 | 第16页 |
1.1.3 学校教育 | 第16页 |
1.2 理论基础 | 第16-17页 |
1.2.1 ABC人格理论 | 第16-17页 |
1.2.2 标签理论 | 第17页 |
1.2.3 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 第17页 |
1.3 工作方法 | 第17-19页 |
1.3.1 个案工作方法含义 | 第17-18页 |
1.3.2 个案工作方法实施原则 | 第18-19页 |
2 社会工作介入罪错未成年人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19-25页 |
2.1 罪错未成年人教育的现状 | 第19-21页 |
2.1.1 罪错未成年人教育的状况调查 | 第19-21页 |
2.1.2 罪错未成年人教育社会介入的基本状况 | 第21页 |
2.2 社会工作介入罪错未成年人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1-23页 |
2.2.1 缺乏专业社会工作者人才储备 | 第21-22页 |
2.2.2 缺乏对罪错未成年人教育环境的深入了解 | 第22页 |
2.2.3 社会工作介入未建立个人-家庭-学校系统性干预 | 第22-23页 |
2.3 社会工作介入罪错未成年人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2.3.1 社会工作者专业素质整体不高 | 第23页 |
2.3.2 寻求社会工作服务的观念淡薄 | 第23-24页 |
2.3.3 学校与家庭教育的干预脱节 | 第24-25页 |
3 社会工作介入N省某教管所罪错未成年人教育的案例实施 | 第25-47页 |
3.1 接案 | 第25-27页 |
3.1.1 案例介绍 | 第25页 |
3.1.2 接案途径 | 第25-27页 |
3.2 预估 | 第27-30页 |
3.2.1 案主问题分析 | 第27-30页 |
3.3 计划 | 第30-31页 |
3.3.1 服务目标 | 第30-31页 |
3.3.2 服务方法 | 第31页 |
3.4 介入 | 第31-43页 |
3.4.1 介入策略 | 第31-32页 |
3.4.2 介入过程 | 第32-34页 |
3.4.3 介入访谈 | 第34-43页 |
3.5 评估 | 第43-45页 |
3.5.1 介入方法评估 | 第43-44页 |
3.5.2 服务实施评估 | 第44-45页 |
3.6 结案 | 第45-47页 |
3.6.1 目标实现情况 | 第45-46页 |
3.6.2 案主变化情况 | 第46-47页 |
4 结论和对策建议 | 第47-51页 |
4.1 结论 | 第47页 |
4.2 建议 | 第47-51页 |
4.2.1 完善建设罪错未成年人教育制度 | 第47-48页 |
4.2.2 社会工作介入罪错未成年人的方式多样化 | 第48-49页 |
4.2.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对罪错未成年人教育的社会融入 | 第49页 |
4.2.4 促进罪错未成年人与家庭、社会、社区和学校之间的配合 | 第49-51页 |
结束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调查问卷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