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吉夫·甘地政治改革探析(1984-1989)
| 中文摘要 | 第3-5页 |
| ABSTRACT | 第5-6页 |
| 前言 | 第10-18页 |
| (一) 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页 |
| 1. 选题缘由 | 第10页 |
| 2. 选题意义 | 第10页 |
|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4页 |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三) 研究思路、方法与理论依据 | 第16-17页 |
| 1. 研究思路 | 第16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3. 理论依据 | 第16-17页 |
| (四) 创新、重难点与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 1. 创新点 | 第17页 |
| 2. 重难点 | 第17页 |
| 3. 不足之处 | 第17-18页 |
| 一、政治改革背景 | 第18-24页 |
| (一) 政治改革的内部环境 | 第18-20页 |
| 1. 国内政治环境 | 第18-19页 |
| 2. 国内经济环境 | 第19-20页 |
| (二) 政治改革的外部环境 | 第20-23页 |
| 1. 国外政治环境 | 第20-21页 |
| 2. 国外经济环境 | 第21-23页 |
| (三) 拉吉夫·甘地个人成长背景 | 第23-24页 |
| 二、政治改革内容 | 第24-43页 |
| (一) 中央政府行政改革 | 第24-28页 |
| 1. 优化组织结构、改进管理方式 | 第24-25页 |
| 2. 打造廉洁政府 | 第25-28页 |
| (二) 中央与地方邦关系革新 | 第28-34页 |
| 1. 旁遮普危机解决方案及其影响 | 第28-31页 |
| 2. 阿萨姆学生运动解决方案及其影响 | 第31-34页 |
| (三) 国大党党务整理 | 第34-39页 |
| 1. 尼赫鲁执政时期 | 第34-35页 |
| 2. 英迪拉·甘地执政时期 | 第35页 |
| 3. 拉吉夫·甘地党务整顿措施 | 第35-39页 |
| (四) 农村潘查亚特制度革新 | 第39-43页 |
| 1. 拉吉夫·甘地政府革新潘查亚特的背景 | 第40-41页 |
| 2. 拉吉夫·甘地时期潘查亚特制度改革措施 | 第41-43页 |
| 三、政治改革成效及其成因 | 第43-47页 |
| (一) 行政改革成效及影响改革的因素 | 第43-44页 |
| 1. 行政改革成效 | 第43页 |
| 2. 影响行政改革的因素 | 第43-44页 |
| (二) 中央与地方关系革新成效及影响因素 | 第44-45页 |
| 1. 中央与地方关系革新成效 | 第44页 |
| 2. 影响改革实现的因素 | 第44-45页 |
| (三) 国大党党务整顿成效及影响原因 | 第45-46页 |
| 1. 国大党党务整顿成效 | 第45页 |
| 2. 影响改革实现的因素 | 第45-46页 |
| (四) 农村潘查亚特制度革新成效及影响因素 | 第46-47页 |
| 1. 农村潘查亚特制度革新成效 | 第46页 |
| 2. 影响改革实现的因素 | 第46-47页 |
| 四、政治改革遗产 | 第47-50页 |
| (一) 政治改革对经济改革的影响 | 第47页 |
| (二) 拉吉夫·甘地改革对拉奥改革的影响 | 第47-50页 |
| 结语 | 第50-52页 |
| 参考文献 | 第52-60页 |
| 附录 | 第60-61页 |
| 致谢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