缩略语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9页 |
英文摘要 | 第9-12页 |
前言 | 第13-15页 |
文献回顾 | 第15-27页 |
实验一 比格犬DFSCs及PDLSCs的分离培养与多向分化能力鉴定 | 第27-35页 |
1 材料 | 第27-28页 |
1.1 主要试剂 | 第27-28页 |
1.2 主要仪器 | 第28页 |
2 方法 | 第28-31页 |
2.1 DFSCs和PDLSCs的分离培养 | 第28-29页 |
2.2 细胞增殖分化能力检测鉴定 | 第29-31页 |
3 结果 | 第31-33页 |
3.1 DFSCs和PDLSCs细胞学形态观察。 | 第31页 |
3.2 DFSCs和PDLCSs克隆形成率 | 第31-32页 |
3.3 DFSCs和PDLCSs成骨诱导 | 第32页 |
3.4 DFSCs和PDLCSs成脂诱导 | 第32-33页 |
4 讨论 | 第33-35页 |
实验二 复合细胞膜片及牙周创伤模型的构建 | 第35-44页 |
1 材料 | 第35-36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35页 |
1.2 主要试剂 | 第35-36页 |
1.3 材料和器械 | 第36页 |
2 方法 | 第36-38页 |
2.1 DFSCs/PDLSCs膜片制备 | 第36页 |
2.2 DFSCs/PDLSCs复合胞膜片组织工程移植物体外构建 | 第36-37页 |
2.3 构建牙周创伤模型及移植手术 | 第37页 |
2.4 牙周重建后的临床检查与组织学观察 | 第37-38页 |
3 结果 | 第38-41页 |
3.1 DFSCs与PDLSCs成膜诱导 | 第38页 |
3.2 移植物构建 | 第38-39页 |
3.3 移植手术 | 第39页 |
3.4 移植修复术后牙周恢复情况临床检查 | 第39-40页 |
3.5 缺损区牙周再生的组织学观察 | 第40-41页 |
4 讨论 | 第41-44页 |
实验三 比格犬牙周缺损修复后对正畸力的反应研究 | 第44-50页 |
1 材料 | 第44-45页 |
1.1 实验动物 | 第44-45页 |
1.2 主要器械 | 第45页 |
2 方法 | 第45-47页 |
2.1 移植区牙齿的正畸力加载及牙齿移动量测量 | 第45-46页 |
2.2 颌骨样本的取材及组织学观察 | 第46-47页 |
2.3 统计学分析 | 第47页 |
3 结果 | 第47-48页 |
3.1 第二前磨牙近中移动量测量 | 第47页 |
3.2 组织学观察 | 第47-48页 |
4 讨论 | 第48-50页 |
小结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1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