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英文摘要 | 第10-11页 |
1 前言 | 第13-23页 |
1.1 黏菌素毒理学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1.1.1 黏菌素的肾毒性 | 第13-14页 |
1.1.2 黏菌素的神经毒性 | 第14页 |
1.2 细胞自噬 | 第14-19页 |
1.2.1 自噬形成的过程 | 第15页 |
1.2.2 自噬的分子机制 | 第15-16页 |
1.2.3 自噬的调控机制 | 第16-19页 |
1.3 自噬通量 | 第19-20页 |
1.4 细胞自噬与细胞存活及死亡的关系 | 第20页 |
1.5 细胞凋亡 | 第20-21页 |
1.6 研究目的意义 | 第21-2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3-3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23-28页 |
2.1.1 仪器与试剂 | 第23-25页 |
2.1.2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5-28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28-36页 |
2.2.1 PC12细胞的准备 | 第28页 |
2.2.2 MTT法筛选SP600125、anisomycin和EFA的剂量 | 第28-29页 |
2.2.3 PC12细胞瞬时转染干扰小RNA或过表达质粒 | 第29-30页 |
2.2.4 Western blot分析蛋白表达水平 | 第30-32页 |
2.2.5 RT-PCR半定量分析目标基因的表达水平 | 第32-34页 |
2.2.6 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变化 | 第34-35页 |
2.2.7 LC3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自噬体 | 第35页 |
2.2.8 Hoechst 33258 荧光染色观察凋亡 | 第35页 |
2.2.9 ROS含量的测定 | 第35-36页 |
2.3 数据处理 | 第36-37页 |
3. 结果 | 第37-69页 |
3.1 工具药的最适浓度筛选 | 第37-38页 |
3.2 Western blot检测JNK信号通路调节黏菌素诱导的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38-40页 |
3.2.1 JNK信号通路抑制后对黏菌素诱导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8-39页 |
3.2.2 JNK信号通路激活后对黏菌素诱导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39-40页 |
3.3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目的基因mRNA的表达 | 第40-41页 |
3.3.1 预处理后PC12细胞总RNA的提取鉴定 | 第40页 |
3.3.2 PCR产物凝胶电泳鉴定结果 | 第40-41页 |
3.4 RT-PCR检测JNK信号通路调节黏菌素诱导自噬与凋亡相关基因的检测 | 第41-45页 |
3.5 透射电镜检测JNK信号通路调节黏菌素诱导的自噬 | 第45-46页 |
3.6 Western blot检测JNK-Bcl2-Bax信号通路与黏菌素诱导自噬与凋亡的关系 | 第46-49页 |
3.7 LC3免疫荧光实验观察JNK-Bcl2-Bax信号通路活化黏菌素诱导的自噬 | 第49页 |
3.8 Hoechst 33258 法检测JNK-Bcl2-Bax信号通路对黏菌素诱导的细胞凋亡的影响 | 第49-50页 |
3.9 Western blot检测黏菌素诱导的PC12细胞中p53与JNK之间的关系 | 第50-52页 |
3.10 ROS活性的检测 | 第52-53页 |
3.11 Western blot鉴定p53沉默及过表达 | 第53-54页 |
3.12 免疫荧光检测p53的亚细胞定位 | 第54页 |
3.13 RT-PCR检测p53调节黏菌素诱导的自噬与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 | 第54-59页 |
3.14 Western blot检测p53调节黏菌素诱导的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 | 第59-64页 |
3.14.1 p53沉默后对黏菌素诱导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59-60页 |
3.14.2 p53沉默在黏菌素作用的PC12细胞中诱导的自噬的功能检测 | 第60-62页 |
3.14.3 p53过表达对黏菌素诱导的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 第62-64页 |
3.15 电镜观察p53调节黏菌素诱导的自噬 | 第64-65页 |
3.16 免疫荧光检测p53调节黏菌素诱导的自噬 | 第65-67页 |
3.17 Hoechst 33258 法检测p53调节黏菌素诱导的细胞凋亡 | 第67-69页 |
4 讨论 | 第69-76页 |
4.1 JNK信号通路对黏菌素诱导的细胞自噬的影响 | 第70-72页 |
4.2 ROS、JNK及p53三者在黏菌素诱导的PC12细胞中的关系 | 第72-73页 |
4.3 p53调节黏菌素诱导的PC12细胞自噬 | 第73-74页 |
4.4 p53调节黏菌素诱导的PC12细胞自噬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 第74-76页 |
5 结论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9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