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生态观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页 |
1.5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7页 |
1.5.1 生态与生态观 | 第15页 |
1.5.2 自然观 | 第15-16页 |
1.5.3 习近平生态观 | 第16页 |
1.5.4 生态文化 | 第16-17页 |
第二章 习近平生态观形成的依据 | 第17-23页 |
2.1 习近平生态观形成的理论依据 | 第17-20页 |
2.1.1 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是理论渊源 | 第17-18页 |
2.1.2 对中国传统生态观的继承 | 第18-19页 |
2.1.3 对国外生态理论的借鉴 | 第19-20页 |
2.2 习近平生态观形成的现实依据 | 第20-23页 |
2.2.1 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 第20-21页 |
2.2.2 当代中国的生态问题日益严重 | 第21-23页 |
第三章 习近平生态观的基本内容及特点 | 第23-34页 |
3.1 习近平生态观的基本内容 | 第23-31页 |
3.1.1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 第23-25页 |
3.1.1.1 生态关系到人类文明的兴衰 | 第23-24页 |
3.1.1.2 优美的环境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力 | 第24页 |
3.1.1.3 良好的生态也是民生福祉 | 第24-25页 |
3.1.1.4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 | 第25页 |
3.1.2 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途径 | 第25-29页 |
3.1.2.1 合理开采与保护森林资源 | 第26页 |
3.1.2.2 加大污染治理力度 | 第26-27页 |
3.1.2.3 注重水和矿产资源的节约与利用 | 第27-28页 |
3.1.2.4 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 第28页 |
3.1.2.5 重视生态文明宣传教育 | 第28-29页 |
3.1.3 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 第29-31页 |
3.1.3.1 建立健全生态保护制度 | 第29-31页 |
3.1.3.2 推进生态建设的法治化进程 | 第31页 |
3.2 习近平生态观的特点 | 第31-34页 |
3.2.1 思考问题的系统性 | 第31-32页 |
3.2.2 语言风格的通俗性 | 第32页 |
3.2.3 生态红线的不可逾越性 | 第32-34页 |
第四章 习近平生态观的价值与思考 | 第34-45页 |
4.1 习近平生态观的价值 | 第34-36页 |
4.1.1 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 | 第34页 |
4.1.2 拓展了生态文明研究的思路 | 第34-35页 |
4.1.3 顺应了当代生态环境建设的需要 | 第35-36页 |
4.2 对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 第36-45页 |
4.2.1 树立尊重和善待自然的观念 | 第36-37页 |
4.2.2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 第37-39页 |
4.2.3 加强生态制度建设 | 第39-41页 |
4.2.4 培育良好的生态文化 | 第41-42页 |
4.2.5 建设生态和谐社会 | 第42-45页 |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49-50页 |
致谢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