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6页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选题背景 | 第9页 |
2、选题意义 | 第9-11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三)研究方法与思路 | 第13-15页 |
1、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四)可能的创新点 | 第15-16页 |
一、“时代精神”概述 | 第16-25页 |
(一)“时代精神”的概念 | 第16-17页 |
(二)“时代精神”的特点 | 第17-21页 |
(三)“时代精神”在当代的核心内容 | 第21-22页 |
1、改革精神 | 第21-22页 |
2、创新精神 | 第22页 |
(四)“时代精神”的育人功能 | 第22-25页 |
二、当代大学生“时代精神”培育现状 | 第25-37页 |
(一)当代大学生“时代精神”培育的成就 | 第25-29页 |
1、学校培育的成就 | 第25-27页 |
2、培育学生的成就 | 第27-28页 |
3、家庭培育的成就 | 第28-29页 |
4、社会培育的成就 | 第29页 |
(二)当代大学生“时代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 | 第29-37页 |
1、学校培育存在的问题 | 第30-32页 |
2、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 第32-34页 |
3、家庭培育存在的问题 | 第34-36页 |
4、社会培育存在的问题 | 第36-37页 |
三、当代大学生“时代精神”培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 第37-45页 |
(一)学校原因 | 第37-39页 |
1、教育观念更新滞后,注重知识传授 | 第37-38页 |
2、应试教育功利影响,考评体系不完善 | 第38页 |
3、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缺乏创新氛围 | 第38-39页 |
(二)学生原因 | 第39-42页 |
1、认知存在偏差,社会责任淡薄 | 第39-40页 |
2、创新人格不健全,缺乏顽强意志 | 第40-41页 |
3、问题意识不强烈,缺乏质疑精神 | 第41-42页 |
(三)家庭原因 | 第42-43页 |
1、教育观念传统,过分注重成绩 | 第42页 |
2、干涉包揽过度,倾向“就业求稳” | 第42-43页 |
(四)社会原因:社会心理建设不全面,政策激励与舆论宣传不足 | 第43-45页 |
四、当代大学生“时代精神”培育对策 | 第45-54页 |
(一)学校方面: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实施创新育人工程 | 第45-47页 |
1、更新育人理念,培养创新型人才 | 第45-46页 |
2、调整培养目标,改革考评体系 | 第46-47页 |
3、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创新创业素养 | 第47页 |
(二)学生方面:紧扣时代任务,自觉涵养创新特质 | 第47-50页 |
1、转变思想观念,强化责任意识 | 第48页 |
2、锤炼坚韧意志,保持创新激情 | 第48-49页 |
3、参与身边改革,培养创新思维 | 第49-50页 |
(三)家庭方面:转变教育观念,营造创新氛围 | 第50-52页 |
1、更正成才观念,增强教育责任 | 第50-51页 |
2、培养创新兴趣,鼓励创新创业 | 第51-52页 |
(四)社会方面:弘扬主流文化,增强改革认同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附录 | 第57-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