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引言 | 第5-6页 |
1 “犯罪过程”的时间界限 | 第6-12页 |
1.1 由预备中止谈犯罪起点的争议 | 第6-7页 |
1.2 危险犯中止说下的犯罪终点困惑 | 第7-12页 |
1.2.1 危险犯的既遂标准 | 第8页 |
1.2.2 危险状态出现后的中止命题展开 | 第8-10页 |
1.2.3 犯罪终点的新角度解读 | 第10-12页 |
2 中止自动性的判定规则 | 第12-21页 |
2.1 心理主义与规范主义的理论交锋 | 第12-14页 |
2.2 中止犯减免处罚的正当性依据 | 第14-18页 |
2.3 规范主观说的实务校验 | 第18-21页 |
2.3.1 基于内在情绪障碍而中止 | 第18-19页 |
2.3.2 基于外在诱因而中止 | 第19-21页 |
3 行为有效性的确认标准 | 第21-25页 |
3.1 一般因果关系下的有效性认定 | 第21-23页 |
3.2 异常因素介入后的有效性认定 | 第23-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7页 |
致谢 | 第27-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