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卵巢转移高危因素分析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前言 | 第9-10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10-12页 |
1. 病例的收集 | 第10-11页 |
1.1 转移组 | 第10页 |
1.2 对照组 | 第10-11页 |
2. 观察指标 | 第11页 |
3. 研究方法及步骤 | 第11-12页 |
3.1 随访 | 第11页 |
3.2 数据处理 | 第11-12页 |
结果 | 第12-16页 |
1. 资料概况 | 第12-13页 |
1.1 转移组 | 第12页 |
1.2 对照组 | 第12-13页 |
2. 单因素分析结果 | 第13-15页 |
3. 多因素分析结果 | 第15-16页 |
讨论 | 第16-24页 |
1. 结直肠癌卵巢转移机制 | 第16-19页 |
1.1 结直肠癌卵巢转移的分子病理学机制 | 第16-17页 |
1.2 结直肠癌卵巢转移途径 | 第17-19页 |
2. 结直肠癌卵巢转移高危因素 | 第19-23页 |
2.1 发病年龄与经期关系 | 第19-20页 |
2.2 结直肠癌的发生部位 | 第20页 |
2.3 结直肠癌的病理类型 | 第20-21页 |
2.4 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 | 第21页 |
2.5 结直肠癌的浸润深度 | 第21-22页 |
2.6 淋巴结转移 | 第22页 |
2.7 术前血CEA值 | 第22-23页 |
3. Her-2 | 第23-24页 |
结论 | 第24-25页 |
参考文献 | 第25-28页 |
综述 | 第28-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3-35页 |
致谢 | 第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