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1.2.1 关于BOT项目的产生与发展问题 | 第13-14页 |
1.2.2 关于BOT项目的风险评估问题 | 第14页 |
1.2.3 关于BOT项目的绩效评价问题 | 第14-15页 |
1.2.4 简要评述 | 第15页 |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17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3.3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 研究创新与不足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创新 | 第17-18页 |
1.4.2 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2 BOT项目绩效评价相关理论与发展历程 | 第19-24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9-20页 |
2.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9页 |
2.1.2 MM理论 | 第19-20页 |
2.1.3 产权理论 | 第20页 |
2.1.4 公共物品理论 | 第20页 |
2.2 BOT项目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20-22页 |
2.2.1 BOT项目的历史演进 | 第20-21页 |
2.2.2 BOT项目的特点 | 第21-22页 |
2.2.3 BOT项目的实施现状 | 第22页 |
2.3 BOT项目绩效评价方法 | 第22-24页 |
2.3.1 杜邦分析法 | 第22页 |
2.3.2 BSC绩效评价法 | 第22-23页 |
2.3.3 EVA绩效评价法 | 第23-24页 |
3 环保行业BOT项目的实施及绩效评价现状 | 第24-32页 |
3.1 环保行业BOT项目的实施 | 第24-28页 |
3.1.1 环保行业发展市场分析 | 第24-26页 |
3.1.2 环保行业BOT项目的实施现状 | 第26-28页 |
3.2 环保行业BOT项目现行绩效评价方法 | 第28-29页 |
3.2.1 以杜邦分析法为核心的财务指标评价 | 第28页 |
3.2.2 以平衡记分卡法为基础的未来发展能力分析 | 第28-29页 |
3.3 环保行业BOT项目现行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 第29-32页 |
3.3.1 现行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3.3.2 引入EVA评价法 | 第30-32页 |
4 BOT项目实施绩效评价应用案例:PY公司 | 第32-50页 |
4.1 PY公司概况 | 第32-34页 |
4.1.1 PY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 第32-33页 |
4.1.2 PY公司实施BOT项目的现状 | 第33页 |
4.1.3 主要竞争者分析 | 第33-34页 |
4.2 PY公司实施BOT项目的绩效评价方法 | 第34-37页 |
4.2.1 PY公司BOT项目的绩效评价方法 | 第34-36页 |
4.2.2 PY公司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6-37页 |
4.3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与优化 | 第37-42页 |
4.3.1 绩效评价方法优化思路 | 第37-39页 |
4.3.2 绩效评价方法优化内容 | 第39-40页 |
4.3.3 绩效评价方法适用范围 | 第40-42页 |
4.4 绩效评价方法在PY公司中的运用 | 第42-48页 |
4.4.1 PY公司资本成本的计算与分析 | 第42-45页 |
4.4.2 PY公司EVA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 第45-46页 |
4.4.3 PY公司财务指标的计算与分析 | 第46-48页 |
4.5 PY公司绩效评价结果与改进建议 | 第48-50页 |
4.5.1 PY公司绩效评价结果 | 第48-49页 |
4.5.2 改进建议 | 第49-50页 |
5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 第50-52页 |
5.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50-51页 |
5.1.1 分析环保行业BOT项目绩效评价方法存在的不足 | 第50页 |
5.1.2 为PY公司的绩效评价方法优化提供指导 | 第50页 |
5.1.3 为环保行业BOT项目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提供思路 | 第50-51页 |
5.2 对策建议 | 第51页 |
5.2.1 完善BOT项目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 第51页 |
5.2.2 完善环保行业BOT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 | 第51页 |
5.2.3 提高对BOT项目的风险警惕 | 第51页 |
5.3 研究展望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