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物化学论文--蛋白质论文

两种蜘蛛毒素的活性机制和应用基础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一章 中电导钙离子激活钾通道及其激活剂研究进展第14-50页
    1.1 钾通道概述第14-24页
        1.1.1 电压门控型钾通道第15-16页
        1.1.2 内向整流型钾通道第16-18页
        1.1.3 双孔区钾通道第18-20页
        1.1.4 钙激活钾通道第20-24页
    1.2 IK通道调控剂研究现状第24-28页
        1.2.1 钙激活钾通道抑制剂第25-27页
        1.2.2 钙激活钾通道激活剂第27-28页
    1.3 蜘蛛毒素在离子通道研究中的应用第28-38页
        1.3.1 对神经-肌肉接头的作用第30-31页
        1.3.2 对感觉器官的作用第31页
        1.3.3 蜘蛛毒素对离子通道的作用第31-34页
        1.3.4 蜘蛛毒素是新药来源第34-36页
        1.3.5 蜘蛛毒素的抑菌、抗癌效果第36-37页
        1.3.6 蜘蛛毒素具有抗凝血及纤溶酶活性第37页
        1.3.7 开发蜘蛛毒素为生物农药第37-38页
    1.4 膜片钳在离子通道和离子通道毒素研究中的应用第38-48页
        1.4.1 膜片钳技术简介第38-41页
        1.4.2 膜片钳技术的发展第41-43页
        1.4.3 常用的膜片钳技术记录模式第43-46页
        1.4.4 膜片钳技术的应用第46-48页
    1.5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48-50页
第二章 HNTX-I激活IK通道的活性机制研究第50-77页
    2.1 引言第50-51页
    2.2 实验方案第51-68页
        2.2.1 粗毒采取及分离纯化第51-54页
        2.2.2 HEK293T细胞培养、冻存、复苏第54-58页
        2.2.3 中电导钙激活钾通道的体外表达第58-63页
        2.2.4 膜片钳记录第63-67页
        2.2.5 毒性测定第67-68页
    2.3 结果和讨论第68-75页
        2.3.1 HNTX-I的分离纯化第68-69页
        2.3.2 HNTX-I对IK通道的影响第69-73页
        2.3.3 HNTX-I作用于IK通道的专一性研究第73-75页
        2.3.4 HNTX-I的毒性研究第75页
    2.4 结论第75-77页
第三章 基于荧光显微技术的单分子动力学研究进展第77-91页
    3.1 单分子检测技术简介第77-80页
        3.1.1 荧光产生原理第77-78页
        3.1.2 减少背景噪声的干扰第78页
        3.1.3 单分子标记方法第78-80页
    3.2 单分子荧光的检测手段第80-85页
        3.2.1 全内反射荧光显微检测的基本原理第80-84页
        3.2.2 单分子判定原则第84-85页
    3.3 单分子荧光检测技术的应用第85-89页
        3.3.1 在溶液体系中的应用第86-88页
        3.3.2 在细胞体系中的应用第88-89页
    3.4 本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91页
第四章 应用JZTX-V研究单个毒素分子和活细胞膜的作用第91-114页
    4.1 引言第91-94页
    4.2 实验方案第94-105页
        4.2.1 细胞处理第94-95页
        4.2.2 荧光标记毒素分子的合成第95-100页
        4.2.3 鉴定R-JZTX-V的结构和功能第100-102页
        4.2.4 R-JZTX-V的天然磷脂膜结合活性分析第102页
        4.2.5 单分子三维追踪和轨迹分析第102-105页
    4.3 结果和讨论第105-113页
        4.3.1 荧光标记JZTX-V的合成和纯化第105-107页
        4.3.2 荧光标记JZTX-V的结构和功能鉴定第107-109页
        4.3.3 天然磷脂膜结合活性分析第109-111页
        4.3.4 毒素分子在活体细胞膜表面的运动模式第111-113页
    4.4 结论第113-114页
第五章 进一步研究设想第114-115页
    5.1 HNTX-I和IK通道作用的关键残基研究第114页
    5.2 JZTX-V毒素分子和膜上离子通道相互作用的研究第114-115页
参考文献第115-130页
附录第130-142页
论文发表第142-143页
致谢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六个粒子的拓扑基实现和相应的自旋1/2海森堡链模型
下一篇:基于解耦并联机构的3D打印机结构设计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