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5-45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 | 第16-17页 |
1.3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及性质 | 第17-24页 |
1.3.1 氧化石墨烯的结构 | 第17-20页 |
1.3.2 氧化石墨烯的性质 | 第20-24页 |
1.4 氧化石墨烯在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24-33页 |
1.4.1 氧化石墨烯直接用作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 第24-25页 |
1.4.2 氧化石墨烯作为载体在催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 第25-33页 |
1.5 本文关注的几个催化氧化反应的研究进展 | 第33-42页 |
1.5.1 以H_2O_2为氧化剂的纳米金催 化烯烃环氧化研究进展 | 第33-34页 |
1.5.2 以H_2O_2为氧化剂Mn~(2+)催化烯烃 环氧化研究进展 | 第34-35页 |
1.5.3 NaClO为氧源手性salen Mn催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研究进展 | 第35-38页 |
1.5.4 双氧水为氧源磷钨酸(盐)催化醇的选择性氧化的研究进展 | 第38-40页 |
1.5.5 H_2O_2为氧化剂Sn催化Baeyer-Villiger氧化的研究进展 | 第40-42页 |
1.6 选题的目的、意义以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42-45页 |
1.6.1 选题的目、意义 | 第42页 |
1.6.2 主要研究内容 | 第42-45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45-49页 |
2.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45页 |
2.2 主要试验仪器 | 第45-46页 |
2.3 催化剂样品表征及产物分析方法 | 第46-48页 |
2.3.1 红外光谱表征 | 第46页 |
2.3.2 紫外可见光光谱分析 | 第46页 |
2.3.3 热重-差热分析 | 第46页 |
2.3.4 XRD表征 | 第46页 |
2.3.5 XPS表征 | 第46-47页 |
2.3.6 元素分析 | 第47页 |
2.3.7 透射电镜表征 | 第47页 |
2.3.8 扫描电镜表征 | 第47页 |
2.3.9 产物的气相色谱分析 | 第47-48页 |
2.4 氧化石墨烯的制备方法 | 第48-49页 |
第三章 氨基功能化GO负载纳米金及其催化烯烃环氧化性能研究 | 第49-67页 |
3.1 引言 | 第49-50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0-53页 |
3.2.1 实验试剂 | 第50-51页 |
3.2.2 实验仪器 | 第51页 |
3.2.3 催化剂制备 | 第51-53页 |
3.2.4 Au/GO-NH_2催化烯烃的环氧化反应 | 第53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3-65页 |
3.3.1 FT-IR表征 | 第53-54页 |
3.3.2 XRD分析 | 第54-55页 |
3.3.3 XPS分析 | 第55-57页 |
3.3.4 TEM表征分析 | 第57-59页 |
3.3.5 催化剂催化性能的考察 | 第59-65页 |
3.4 可能的反应机理分析 | 第65-6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四章 氧化石墨烯配位负载锰离子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能研究 | 第67-83页 |
4.1 前言 | 第67-6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68-71页 |
4.2.1 实验药品 | 第68-69页 |
4.2.2 实验仪器 | 第69页 |
4.2.3 实验所需溶液 | 第69页 |
4.2.4 催化剂的制备 | 第69-70页 |
4.2.5 Mn~(2+)/GO催化烯烃的环氧化反应 | 第70-71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71-81页 |
4.3.1 XPS表征 | 第71-73页 |
4.3.2 红外表征 | 第73-74页 |
4.3.3 紫外表征 | 第74-75页 |
4.3.4 XRD表征 | 第75-76页 |
4.3.5 Zeta电位表征 | 第76-77页 |
4.3.6 催化剂性能考察 | 第77-81页 |
4.4 Mn_2+/GO催化烯烃环氧化的可能的反应机理 | 第81-8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离子液体功能化GO负载手性salen Mn(III)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研究 | 第83-102页 |
5.1 引言 | 第83-85页 |
5.2 实验部分 | 第85-91页 |
5.2.1 实验试剂 | 第85页 |
5.2.2 实验仪器 | 第85-86页 |
5.2.3 实验所需溶液 | 第86页 |
5.2.4 催化剂制备 | 第86-89页 |
5.2.5 非官能化烯烃不对称环氧化反应 | 第89-91页 |
5.3 结果与讨论 | 第91-101页 |
5.3.1 XPS表征 | 第91-92页 |
5.3.2 FT-IR表征 | 第92-94页 |
5.3.3 UV-vis表征 | 第94-95页 |
5.3.4 SEM表征 | 第95页 |
5.3.5 XRD分析 | 第95-96页 |
5.3.6 催化剂在溶剂中的分散性实验 | 第96-97页 |
5.3.7 催化剂催化性能的考察 | 第97-101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101-102页 |
第六章 离子液体功能化氧化石墨烯负载磷钨酸及其催化醇的氧化反应研究 | 第102-119页 |
6.1 前言 | 第102-103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103-107页 |
6.2.1 实验药品 | 第103-104页 |
6.2.2 实验仪器 | 第104页 |
6.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04-107页 |
6.2.4 催化剂催化性能考察 | 第107页 |
6.3 结果与分析 | 第107-118页 |
6.3.1 FT-IR表征 | 第107-108页 |
6.3.2 XRD表征 | 第108-109页 |
6.3.3 XPS表征 | 第109-112页 |
6.3.4 热重分析TG-DTG | 第112-113页 |
6.3.5 ~(31)PMAS NMR表征 | 第113-114页 |
6.3.6. 催化剂性能考察 | 第114-118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8-119页 |
第七章 SnO_2/GO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的性能考察 | 第119-137页 |
7.1 前言 | 第119-120页 |
7.2 实验部分 | 第120-123页 |
7.2.1 实验药品 | 第120-121页 |
7.2.2 实验仪器 | 第121页 |
7.2.3 催化剂的制备 | 第121-122页 |
7.2.4 酮的Baeyer-Villiger氧化反应 | 第122-123页 |
7.3 结果与讨论 | 第123-134页 |
7.3.1 热重分析 | 第123-124页 |
7.3.2 XRD表征结果分析 | 第124-125页 |
7.3.3 XPS表征 | 第125-127页 |
7.3.4 TEM和SEM表征 | 第127-128页 |
7.3.5 催化剂性能的考察 | 第128-134页 |
7.4 可能的催化反应机理 | 第134-135页 |
7.5 本章小结 | 第135-137页 |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7-140页 |
8.1 总结 | 第137-139页 |
8.2 展望 | 第139-140页 |
参考文献 | 第140-1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经发表和待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154-156页 |
致谢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