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中的泛道德倾向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1-14页 |
1.3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2.1 "泛道德"概念的考察 | 第16-19页 |
2.2 "泛道德"的特征 | 第19-21页 |
2.3 相关传播理论 | 第21-24页 |
第3章 媒体泛道德倾向的表现及危害 | 第24-36页 |
3.1 媒体泛道德倾向的表现 | 第24-29页 |
3.1.1 越位的道德绑架 | 第24-26页 |
3.1.2 伪善的道德洁癖 | 第26-28页 |
3.1.3 过分的道德焦虑 | 第28-29页 |
3.2 媒体泛道德倾向的危害 | 第29-36页 |
3.2.1 腐蚀社会信任,引发更大的道德创伤 | 第29-32页 |
3.2.2 诱导非理性情绪宣泄,滋生伪善和暴力 | 第32-34页 |
3.2.3 报道视角狭隘,遮蔽事件深层次原因 | 第34-36页 |
第4章 媒体报道的泛道德倾向原因探析 | 第36-41页 |
4.1 中国传统文化的"泛道德"倾向 | 第36-38页 |
4.2 媒体自身的弊病 | 第38-41页 |
4.2.1 受众与利益的双重驱动 | 第38-39页 |
4.2.2 媒体角色错位 | 第39页 |
4.2.3 "议程设置"功能的滥用 | 第39-41页 |
第5章 针对媒体"泛道德"倾向的几点建议 | 第41-47页 |
5.1 新闻行业的自律 | 第41-43页 |
5.1.1 坚守客观、真实、平衡的原则 | 第41-42页 |
5.1.2 追求公共价值 | 第42-43页 |
5.2 提高公民素养与媒体良性互动 | 第43-44页 |
5.2.1 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 | 第43-44页 |
5.2.2 加强公众与媒体的良性互动 | 第44页 |
5.3 社会的理性督导 | 第44-47页 |
5.3.1 引导舆论对道德多层次论的理性认识 | 第45页 |
5.3.2 培育公民的理性精神 | 第45-47页 |
结论 | 第47-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