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3页 |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一、选题背景 | 第9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9页 |
一、国外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9页 |
第三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9-20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第四节 研究目的和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一、研究目的 | 第20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20-23页 |
第二章 绩效评价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第一节 绩效评价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一、绩效评价概念 | 第23页 |
二、相关理论 | 第23-24页 |
第二节 EVA绩效评价方法 | 第24-26页 |
一、EVA的概念 | 第24-25页 |
二、EVA计算 | 第25页 |
三、EVA优缺点 | 第25-26页 |
第三节 BSC绩效评价方法 | 第26-29页 |
一、BSC的内容 | 第26-27页 |
二、BSC的优缺点 | 第27-29页 |
第三章 EVA与BSC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 第29-37页 |
第一节 EVA与BSC结合概述 | 第29-30页 |
一、EVA与BSC结合的可行性 | 第29-30页 |
二、EVA与BSC结合的必要性 | 第30页 |
第二节EVA与BSC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设计 | 第30-33页 |
一、指标设计原则 | 第31页 |
二、具体指标内容的选择 | 第31-33页 |
第三节 层次分析模型 | 第33-37页 |
一、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 第34-35页 |
二、构建对比矩阵 | 第35-36页 |
三、计算特征向量并实施一致性检验 | 第36-37页 |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企业绩效评价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37-44页 |
第一节 互联网企业的特征 | 第37-40页 |
一、无形资产比重较大 | 第39页 |
二、特有的成长模式 | 第39页 |
三、经营风险大 | 第39页 |
四、竞争压力大 | 第39页 |
五、马太效应突出 | 第39-40页 |
第二节 我国绩效评价的发展历程 | 第40页 |
一、20 世纪70年代前 | 第40页 |
二、20 世纪80年代 | 第40页 |
三、90 年代以来 | 第40页 |
第三节 我国互联网企业绩效评价现状 | 第40-42页 |
第四节 我国互联网企业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一、过多重视短期效益 | 第42页 |
二、过多注重财务指标 | 第42页 |
三、忽视经营过程重要性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以XL公司为例 | 第44-62页 |
第一节 XL公司概况 | 第44页 |
第二节 XL公司绩效评价分析 | 第44-62页 |
一、应用杜邦分析对XL公司进行绩效评价 | 第44-46页 |
二、应用EVA对XL公司进行绩效评价 | 第46-51页 |
三、应用EVA与BSC结合的绩效评价体系对XL公司进行绩效分析 | 第51-6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第一节 结论 | 第62-63页 |
第二节 展望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附录A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