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水下无线传感器网络事件区域感知和事件源识别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1章 绪论第11-1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2 本文研究内容第13-15页
        1.2.1 研究内容第13-14页
        1.2.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3 论文组织结构第15-17页
第2章 水下传感器网络概述第17-26页
    2.1 水下传感器网络组成第17-18页
    2.2 水下传感器通信技术第18-20页
        2.2.1 无线电波通信第18-19页
        2.2.2 激光通信第19页
        2.2.3 水声通信第19页
        2.2.4 水下通信特征第19-20页
    2.3 水下传感器网络体系结构第20-23页
        2.3.1 二维静态网络体系第21页
        2.3.2 三维静态网络体系第21-23页
        2.3.3 三维动态网络体系结构第23页
    2.4 水下传感器网络挑战第23-25页
        2.4.1 传感器节点能耗第23-24页
        2.4.2 传感器节点定位第24-25页
        2.4.3 其他第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3章 基于信道质量路由协议第26-39页
    3.1 CARP路由协议第26-29页
        3.1.1 CARP网络模型基础及构建第26-27页
        3.1.2 CARP数据传输协议第27-29页
    3.2 E-CARP路由协议第29-32页
        3.2.1 E-CARP网络模型与缓存机制第29-30页
        3.2.2 E-CARP路由优化算法第30-32页
    3.3 水下三维区域查询路由协议第32-38页
        3.3.1 路由树的构建第33-34页
        3.3.2 路由树的修正第34-37页
        3.3.3 区域查询机制第37-38页
    3.4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4章 事件区域感知和事件源识别第39-48页
    4.1 事件发现与数据聚合第39-44页
        4.1.1 集成中继节点选择与事件发现第40-42页
        4.1.2 异常数据包聚合与上传第42-44页
    4.2 事件区域感知与事件源识别第44-47页
        4.2.1 事件区域感知第44-45页
        4.2.2 事件源识别第45-47页
    4.3 本章小结第47-48页
第5章 模拟实验和结果评估第48-58页
    5.1 实验环境设置第48-49页
    5.2 实验结果评估第49-57页
        5.2.1 传输半径对机制的影响第49-51页
        5.2.2 水下异常程度对机制的影响第51-53页
        5.2.3 水下传感器节点部署对机制的影响第53页
        5.2.4 数据包聚合与非聚合比较第53-55页
        5.2.5 与CARP比较第55-57页
    5.3 本章小结第57-58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58-60页
    6.1 总结第58页
    6.2 后续研究展望第58-60页
致谢第60-61页
参考文献第61-64页
附录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启发式算法求解无线传感器网络多移动节点路径规划问题
下一篇:Applications of Smart-Contracts Utilizing Escrow System Based on We Ch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