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公安管理法令论文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认定问题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1 引言第10-14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1.1 选题背景第10页
        1.1.2 选题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及创新点第12-14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13页
        1.3.2 创新点第13-14页
2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概述第14-19页
    2.1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内涵第14-15页
        2.1.1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含义第14页
        2.1.2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与相关概念的区别第14-15页
    2.2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的理论依据第15-19页
        2.2.1 报偿理论第15-16页
        2.2.2 危险控制理论第16-17页
        2.2.3 危险开启理论第17页
        2.2.4 风险分散理论第17-18页
        2.2.5 二元说理论第18-19页
3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相关立法及认定标准第19-26页
    3.1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相关立法第19-22页
        3.1.1 《民法通则》有关规定及评析第19-20页
        3.1.2 《道路交通安全法》有关规定及评析第20页
        3.1.3 《侵权责任法》有关规定及评析第20-21页
        3.1.4 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及评析第21-22页
    3.2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认定标准第22-26页
        3.2.1 以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共存的二元说为原则第23-24页
        3.2.2 以优先考虑运行支配辅之考虑运行利益的一元说为补充第24-26页
4 我国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具体认定第26-33页
    4.1 机动车所有人与使用人一致时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第26页
    4.2 机动车实际所有人与名义所有人不一致时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第26-29页
        4.2.1 买卖未过户情形下的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第26-27页
        4.2.2 分期付款买卖情形下的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第27-28页
        4.2.3 挂靠情形下的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第28-29页
    4.3 基于所有人意思致所有人与使用人不一致时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第29-31页
        4.3.1 出租、借用情形下的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第29页
        4.3.2 雇佣情形下的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第29-30页
        4.3.3 承包情形下的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第30-31页
    4.4 非基于所有人意思致所有人与使用人不一致时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第31-33页
        4.4.1 盗窃、抢劫、抢夺情形下的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第31页
        4.4.2 擅自使用情形下的赔偿责任主体认定第31-33页
结论第33-34页
参考文献第34-37页
后记第37-38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魏则西案的法理分析
下一篇:论我国刑事错案责任追究制度的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