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与表现:纪录片《河西走廊》的影像表达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2页 |
五、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纪录片真实观概述 | 第14-25页 |
一、真实问题辨析 | 第14-16页 |
(一)哲学真实 | 第14-15页 |
(二)艺术真实 | 第15-16页 |
二、纪录片真实观的历史流变 | 第16-22页 |
(一)早期探索时期的真实观 | 第17-19页 |
(二)边界逐渐确立时期的真实观 | 第19-20页 |
(三)颠覆传统时期的真实观 | 第20-22页 |
三、纪录片真实的权威性与假定性 | 第22-25页 |
(一)纪录片真实的权威性 | 第22-23页 |
(二)纪录片真实的假定性 | 第23-25页 |
第二章 《河西走廊》的真实再现 | 第25-37页 |
一、文本范围的扩充:视觉符号与历史书写 | 第25-27页 |
(1)影像叙史的依据 | 第25-26页 |
(2)视觉符号:暧昧多义 | 第26-27页 |
二、获得“现场”:现代视野融合历史情境 | 第27-31页 |
三、情节性再现与写意再现 | 第31-37页 |
(1)情节性再现:叙事有据可依 | 第31-33页 |
(2)写意再现:开放性传达多重意蕴 | 第33-37页 |
第三章 《河西走廊》的历史叙事 | 第37-49页 |
一、叙事视角:全知视角与内视角互补 | 第37-43页 |
(1)全知视角下的流畅叙事 | 第38-40页 |
(2)内视角下的具象化叙事 | 第40-43页 |
二、《河西走廊》的叙事结构 | 第43-49页 |
(1)蒙太奇的剪辑手段:打破线性叙事 | 第44-46页 |
(2)视觉“描写”:理性逻辑具象化表达 | 第46-49页 |
第四章 《河西走廊》的视觉修辞 | 第49-59页 |
一、《河西走廊》的修辞元素 | 第49-54页 |
(1)电影语言说与影像修辞理论 | 第49页 |
(2)《河西走廊》的修辞元素 | 第49-54页 |
二、视觉修辞彰显真实感 | 第54-59页 |
(1)再现细节:抵达艺术之真 | 第54页 |
(2)人物化:唤起观者自省 | 第54-59页 |
第五章 《河西走廊》的长廊效应 | 第59-69页 |
一、真实的路径 | 第59-64页 |
(1)追求本质和整体真实 | 第61-63页 |
(2)记录真实与艺术真实 | 第63-64页 |
二、历史的色彩 | 第64-67页 |
(1)河西走廊的审美价值 | 第64-66页 |
(2)《河西走廊》与区域形象建构 | 第66-67页 |
三、历史的启示 | 第67-69页 |
结语 | 第69-70页 |
图表索引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