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9-22页 |
| 1.1 引言 | 第9-10页 |
| 1.2 电磁成形技术研究进展 | 第10-12页 |
| 1.2.1 研究概况 | 第10-11页 |
| 1.2.2 电磁成形技术的应用 | 第11-12页 |
| 1.3 成形极限 | 第12-17页 |
| 1.3.1 成形极限的概念 | 第12-13页 |
| 1.3.2 成形极限图 | 第13页 |
| 1.3.3 成形极限图的获取方法 | 第13-17页 |
| 1.4 增塑性机理研究进展 | 第17-21页 |
| 1.4.1 增塑性 | 第17页 |
| 1.4.2 增塑性的机理 | 第17-21页 |
| 1.5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 2 铝合金薄壁柱壳电磁胀形实验研究 | 第22-38页 |
| 2.1 引言 | 第22页 |
| 2.2 材料与试样 | 第22-23页 |
| 2.3 电磁驱动金属柱壳膨胀实验原理与装置 | 第23-26页 |
| 2.3.1 储能装置 | 第24-25页 |
| 2.3.2 螺型线圈设计 | 第25页 |
| 2.3.3 测试仪器 | 第25-26页 |
| 2.4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26-35页 |
| 2.4.1 准静态单轴拉伸实验 | 第26-28页 |
| 2.4.2 电磁胀形受力分析及平均应变率的计算 | 第28-30页 |
| 2.4.3 柱壳的变形及失稳演化 | 第30-33页 |
| 2.4.4 碎片及局域化带 | 第33-35页 |
| 2.5 增塑性讨论 | 第35-37页 |
| 2.6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 3 铝合金柱壳局域化破坏过程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 | 第38-50页 |
| 3.1 引言 | 第38页 |
| 3.2 柱壳膨胀有限元模型 | 第38-41页 |
| 3.2.1 几何模型 | 第38-39页 |
| 3.2.2 本构模型及参数 | 第39-41页 |
| 3.2.3 网格尺寸影响 | 第41页 |
| 3.3 有限元结果分析 | 第41-48页 |
| 3.3.1 柱壳膨胀局域化破坏过程 | 第41-44页 |
| 3.3.2 加载率对膨胀柱壳局域化破坏过程的影响 | 第44-48页 |
| 3.4 分析与讨论 | 第48-49页 |
| 3.5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 4 不同高度铝合金薄壁柱壳局域化变形分析 | 第50-60页 |
| 4.1 引言 | 第50页 |
| 4.2 不同高度铝合金膨胀柱壳的有限元模拟分析 | 第50-56页 |
| 4.2.1 柱壳几何尺寸 | 第50页 |
| 4.2.2 不同高度柱壳局域化带数量及特征尺寸 | 第50-51页 |
| 4.2.3 不同高度柱壳的膨胀破坏模式 | 第51-53页 |
| 4.2.4 不同高度柱壳局域化及断裂应变 | 第53-56页 |
| 4.3 柱壳尺寸和加载率对成形性能的影响 | 第56-59页 |
| 4.3.1 柱壳尺寸对成形性能的影响 | 第56-58页 |
| 4.3.2 不同加载率下局域化带形成过程的应变演化 | 第58-5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5 不同速率下柱壳胀形成形极限 | 第60-68页 |
| 5.1 引言 | 第60页 |
| 5.2 有限元预测板料成形极限的数值实验方法 | 第60页 |
| 5.3 材料塑性成形极限及成形极限图 | 第60-64页 |
| 5.3.1 失稳准则 | 第60-62页 |
| 5.3.2 铝合金薄壁柱壳电磁胀形实验应变路径及成形极限 | 第62-63页 |
| 5.3.3 成形极限的有限元分析 | 第63-64页 |
| 5.4 成形极限图 | 第64-66页 |
| 5.5 柱壳胀形过程的应力状态 | 第66-67页 |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 6.1 总结 | 第68-69页 |
| 6.2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73-74页 |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