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李白苏轼诗歌化用《庄子》人物述论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18页
    第一节 缘起第11-13页
    第二节 研究现状与研究意义第13-16页
        一 研究现状第13-15页
        二 研究意义第15-16页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6-18页
        一 研究内容第16-17页
        二 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二章 李白诗歌中的《庄子》人物研究第18-40页
    第一节 李白诗歌中《庄子》人物的原意和变意第18-31页
        一 庄周第19-22页
        二 任公子第22-26页
        三 郢人、匠石(质)第26-28页
        四 轩辕黄帝、广成子第28-31页
    第二节 李白诗歌中《庄子》人物的艺术形象第31-38页
        一 志士形象第32-34页
        二 隐士形象第34-36页
        三 仙人形象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苏轼诗歌中的《庄子》人物研究第40-59页
    第一节 苏轼诗歌中《庄子》人物的原意和变意第40-52页
        一 庄周第41-45页
        二 任公子第45-47页
        三 郢人、匠石(质)第47-49页
        四 轩辕黄帝第49-52页
    第二节 苏轼诗歌中《庄子》人物的艺术形象第52-57页
        一 儒士形象第52-54页
        二 达者形象第54-56页
        三 高士形象第56-57页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李白苏轼诗歌化用《庄子》共同人物差异比较第59-69页
    第一节 同一人物形象在二者诗中的差异第59-64页
        一 情感态度差异:李白沉迷,苏轼跳脱第59-61页
        二 塑造手法差异:李白抒情,苏轼议论第61-63页
        三 风格特征差异:李白气高,苏轼意远第63-64页
    第二节 二者差异的原因第64-68页
        一 个人原因第64-66页
        二 时代原因第66-68页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结语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附录第76-91页
后记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虚拟坐标的社交网络距离估计改进算法研究
下一篇:“开明精神”的继承者--《新语文读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