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IMU捷联航姿系统算法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4页 |
·航向姿态参考系统的重要作用 | 第10页 |
·传统航姿系统的缺点 | 第10-11页 |
·微机电技术介绍 | 第11-12页 |
·微惯性传感器的优点 | 第12-14页 |
·课题相关技术发展现状 | 第14-16页 |
·微惯性传感器发展现状 | 第14页 |
·微惯性系统发展现状 | 第14-15页 |
·航姿系统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捷联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 第19-29页 |
·惯性导航概述 | 第19页 |
·常用坐标系 | 第19-23页 |
·坐标系定义 | 第19-20页 |
·地球描述及其相关参数 | 第20-21页 |
·常用坐标系之间的变换 | 第21-23页 |
·平台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 第23-24页 |
·捷联惯性导航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捷联惯导基本计算 | 第25-28页 |
·姿态计算 | 第25-26页 |
·速度计算 | 第26-27页 |
·位置计算 | 第27-28页 |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三章 微航姿系统方案与工作原理 | 第29-38页 |
·航姿系统方案的多样性 | 第29-30页 |
·系统总体设计方案 | 第30-31页 |
·微传感器工作原理及其性能指标 | 第31-37页 |
·微机械陀螺仪 | 第31-32页 |
·微机械加速度计 | 第32-34页 |
·磁强计 | 第34-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四章 捷联惯导姿态更新算法 | 第38-65页 |
·载体姿态不同表示方式 | 第38-41页 |
·姿态角 | 第38-39页 |
·姿态矩阵 | 第39-41页 |
·欧拉角法 | 第41-42页 |
·方向余弦法 | 第42-43页 |
·四元数法 | 第43-50页 |
·四元数基本概念 | 第43-44页 |
·四元数与姿态矩阵的关系 | 第44-47页 |
·四元数微分方程 | 第47页 |
·四元数规范化处理 | 第47-48页 |
·四元数毕卡算法 | 第48-49页 |
·四元数龙格-库塔算法 | 第49-50页 |
·等效旋转矢量法 | 第50-61页 |
·刚体转动的不可交换性 | 第50页 |
·等效旋转矢量及其微分方程 | 第50-51页 |
·等效旋转矢量多子样算法 | 第51-55页 |
·多子样算法的锥环境优化 | 第55-61页 |
·算法仿真 | 第61-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传统等效旋转矢量算法的改进 | 第65-77页 |
·基于不可交换误差估计的旋转矢量法 | 第65-70页 |
·等效旋转矢量微分方程简化 | 第65-66页 |
·不可交换误差估计模型 | 第66-67页 |
·基于不可交换误差估计的多子样算法推导 | 第67-68页 |
·修正多子样算法推导 | 第68-70页 |
·增强型多子样算法 | 第70-75页 |
·增强型双子样算法推导 | 第70-71页 |
·增强型三子样算法简化 | 第71-73页 |
·增强型多子样算法的锥环境优化 | 第73-75页 |
·算法漂移比较 | 第75页 |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六章 基于MIMU的航姿系统算法设计与仿真 | 第77-99页 |
·MTi-G简介 | 第77-80页 |
·工作原理 | 第77-78页 |
·内部传感器技术指标 | 第78页 |
·姿态性能指标 | 第78-79页 |
·数据输出格式 | 第79-80页 |
·系统算法基本框架 | 第80页 |
·姿态初始对准 | 第80-82页 |
·离散卡尔曼滤波 | 第82-85页 |
·航姿系统卡尔曼滤波方程推导 | 第85-91页 |
·状态方程 | 第85-88页 |
·观测方程 | 第88-90页 |
·滤波算法流程 | 第90-91页 |
·基于MTi-G校正数据输出的算法仿真 | 第91-97页 |
·本章小结 | 第97-99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9-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4页 |
致谢 | 第104-10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录用的论文 | 第105-10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