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3-20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19页 |
1.1 高温对小麦的影响 | 第13-14页 |
1.2 海藻糖对植物调节作用 | 第14-16页 |
1.2.1 海藻糖的发现和作用 | 第14-16页 |
1.2.2 高温胁迫时海藻糖对植物的作用 | 第16页 |
1.3 海藻糖提高植物抗逆性的机理 | 第16-19页 |
1.3.1 海藻糖与ROS的关系 | 第16-17页 |
1.3.2 海藻糖对蛋白质的作用 | 第17页 |
1.3.3 海藻糖与光合作用的关系 | 第17-19页 |
英文缩写符号及其中英文对照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材料和方法 | 第20-30页 |
1 实验材料的培养与处理 | 第20-21页 |
1.1 材料培养 | 第20页 |
1.2 材料处理 | 第20-21页 |
1.3 硫酸链霉素的处理 | 第21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1-30页 |
2.1 抗氧化酶Mn-SOD、Cu-SOD、CAT、POD和APX基因的RT-Q-PCR的检测 | 第21-24页 |
2.1.1 RNA的提取 | 第21-22页 |
2.1.2 RNA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 第22页 |
2.1.3 样品RNA中DNA的去除 | 第22页 |
2.1.4 RNA的逆转录 | 第22-24页 |
2.2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 第24-26页 |
2.2.1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 第24-25页 |
2.2.2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2.2.3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 | 第25页 |
2.2.4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测定 | 第25-26页 |
2.3. 非酶促抗氧化物质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1 还原型抗坏血酸(ASA)和脱氢抗坏血酸(DHA)的测定 | 第26-27页 |
2.3.2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含量的测定 | 第27页 |
2.4 光合速率的测定 | 第27页 |
2.5 R0S含量的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2.6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 第28页 |
2.7 硫酸链霉素抑制小麦幼苗的荧光参数的测定 | 第28-29页 |
2.8 数据分析方法 | 第29页 |
2.9 实验仪器和耗材 | 第29-30页 |
第三章 结果分析 | 第30-47页 |
3.1 外源海藻糖对高温胁迫下小麦叶片O_2~(·-)产生速率和H_2O_2含量的影响 | 第30-32页 |
3.2 外源海藻糖对高温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32-33页 |
3.3 外源海藻糖对高温胁迫下幼苗期小麦叶片抗氧化物质的影响 | 第33-37页 |
3.3.1 外源海藻糖对高温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SOD活性的影响 | 第33-34页 |
3.3.2 外源海藻糖对高温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CAT活性的影响 | 第34-35页 |
3.3.3 外源海藻糖对高温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POD活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4 外源海藻糖对高温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APX活性的影响 | 第36-37页 |
3.4 外源海藻糖对高温胁迫下小麦叶片抗氧化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7-39页 |
3.5 外源海藻糖对高温胁迫下幼苗期小麦叶片非酶促系统抗氧化物质的影响 | 第39-43页 |
3.6 外源海藻糖对高温胁迫下小麦幼苗放氧速率的影响 | 第43-44页 |
3.7 外源海藻糖对高温胁迫下幼苗期小麦叶片D1蛋白的影响 | 第44-47页 |
第四章 讨论分析 | 第47-50页 |
4.1 海藻糖和ROS之间的关系 | 第47页 |
4.2 海藻糖与抗氧化物质之间的关系 | 第47-49页 |
4.2.1 抗氧化酶SOD、CAT、POD、APX的变化 | 第47-48页 |
4.2.2 非酶促的抗氧化物质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的变化 | 第48-49页 |
4.3 海藻糖对PSII的保护作用 | 第49-50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67页 |
致谢 | 第67-68页 |
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