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1-21页 |
1.1 研究背景及问题的提出 | 第11-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1.2 问题的提出 | 第12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4 相关理论及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4.1 相关理论 | 第14-15页 |
1.4.2 概念界定 | 第15-16页 |
1.5 文献回顾 | 第16-21页 |
2 医患纠纷现状及原因分析 | 第21-28页 |
2.1 医患纠纷的现状 | 第21页 |
2.2 医患纠纷的原因 | 第21-24页 |
2.2.1 社会因素 | 第21-23页 |
2.2.2 医方因素 | 第23-24页 |
2.2.3 患方因素 | 第24页 |
2.3 目前医疗纠纷的解决模式分析 | 第24-28页 |
2.3.1 医患双方自行协商解决 | 第25页 |
2.3.2 行政调解 | 第25-26页 |
2.3.3 诉讼解决方式 | 第26-28页 |
3 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的现状、困境、原因 | 第28-35页 |
3.1 我国医疗纠纷第三方调解机制的现状 | 第28-32页 |
3.2 第三方调解的困境分析 | 第32-35页 |
3.2.1 法条适用不统一造成第三方调解的赔偿标准不一 | 第32页 |
3.2.2 鉴定体系存在缺陷,第三方调解的公信力受到质疑 | 第32页 |
3.2.3 专职调解人员严重短缺,专业技术能力不足 | 第32-33页 |
3.2.4 第三方调解的合法性、正当性在法律支持方面亟待加强 | 第33页 |
3.2.5 第三方调解的经费两难问题 | 第33页 |
3.2.6 保险支付的问题 | 第33-35页 |
4 社会工作视角下第三方调解的实践研究 | 第35-46页 |
4.1 现阶段我国医务社会工作的实践发展 | 第35-36页 |
4.2 医务社工参与第三方调解的案例分析 | 第36-42页 |
案例A | 第36-38页 |
案例B | 第38-40页 |
案例C | 第40-42页 |
4.3 社会工作在第三方调解方面的优势分析 | 第42-43页 |
4.3.1 社会工作的价值观的优势 | 第42页 |
4.3.2 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优势 | 第42页 |
4.3.3 医务社工的专业优势 | 第42-43页 |
4.3.4 医务社工有助于优化调解队伍的建设 | 第43页 |
4.4 医务社工在第三方调解中的角色分析 | 第43-45页 |
4.4.1 咨询者角色 | 第44页 |
4.4.2 促进者角色 | 第44页 |
4.4.3 经纪人角色 | 第44-45页 |
4.4.4 社会倡导者角色 | 第45页 |
4.4.5 调解者角色 | 第45页 |
4.5 社工视角的不足思考 | 第45-46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6-4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6-47页 |
5.2 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展望 | 第47-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
在学期间承担/参与的科研课题与研究成果 | 第52-53页 |
个人简历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