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退化草地土壤有机碳损益分析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问题提出的背景 | 第8-10页 |
1.1.1 国际碳排放现状 | 第8-9页 |
1.1.2 江河源区高山草甸的重要意义 | 第9-10页 |
1.1.3 三江源区草地现状 | 第10页 |
1.2 ~(137)CS示踪法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3 高寒草甸土壤有机碳损益分析的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本文研究目标和研究思路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2.1 有机碳测定方法及选择 | 第14页 |
2.2 ~(137)CS同位素示踪法测量 | 第14-16页 |
2.2.1 ~(137)CS示踪法测量原理 | 第14-15页 |
2.2.2 背景值 | 第15-16页 |
2.2.3 土壤侵蚀模数测定 | 第16页 |
2.3 土壤有机碳的价值估算方法 | 第16-18页 |
第三章 研究区概况、样品采集及测量方法 | 第18-28页 |
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8页 |
3.2 样地 | 第18-20页 |
3.3 取样 | 第20-21页 |
3.4 样品测定 | 第21-28页 |
3.4.1 土壤有机碳测定 | 第21-22页 |
3.4.2 土壤侵蚀量的测定 | 第22-26页 |
3.4.3 土壤有机碳经济价值的估算 | 第26-28页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8-38页 |
4.1 数据测算结果 | 第28-31页 |
4.1.1 土壤有机碳的分布情况 | 第28-29页 |
4.1.2 土壤侵蚀模数的分布情况 | 第29-31页 |
4.2 讨论 | 第31-38页 |
4.2.1 土壤侵蚀模数的变化关系 | 第31-34页 |
4.2.2 高寒退化草甸土壤有机碳损益分析 | 第34-38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8-40页 |
5.1 研究结果及其展望 | 第38-39页 |
5.2 研究局限性 | 第39-40页 |
参考文献 | 第40-45页 |
项目资助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