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8-16页 |
1.研究背景 | 第8-9页 |
2.选题缘由 | 第9-10页 |
3.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4.研究方法及特色 | 第12-13页 |
5.基本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6.刘小东作品的“剧场性”研究的可行性分析 | 第14-16页 |
第1章 刘小东作品从“现场主义”到“剧场性”的转换 | 第16-32页 |
1.1 刘小东的“现场主义”艺术观 | 第16-23页 |
1.1.1 刘小东绘画方式的嬗变 | 第16-19页 |
1.1.2 行动中的绘画 | 第19-21页 |
1.1.3 刘小东现场绘画的“行为艺术化” | 第21-23页 |
1.2 刘小东作品媒介的多样性 | 第23-30页 |
1.2.1 刘小东文字作品的客观性 | 第24-25页 |
1.2.2 刘小东摄影作品的随意性 | 第25-26页 |
1.2.3 刘小东影像作品的进程性 | 第26-28页 |
1.2.4 刘小东绘画作品的现实性 | 第28-30页 |
1.3 刘小东作品“剧场”体验产生的必然性 | 第30-32页 |
第2章 刘小东作品的“剧场性” | 第32-45页 |
2.1 刘小东作品内容的“剧场性” | 第32-38页 |
2.1.1 刘小东作品题材的“剧场性” | 第32-34页 |
2.1.2 刘小东作品中人物眼神的“剧场性” | 第34-37页 |
2.1.3 刘小东作品中人物姿态的“剧场性” | 第37-38页 |
2.2 刘小东作品展示的“剧场性” | 第38-45页 |
2.2.1 刘小东作品的“场”效应 | 第38-40页 |
2.2.2 刘小东展览空间的“剧场性” | 第40-42页 |
2.2.3 刘小东作品与观众互动的“剧场性” | 第42-45页 |
第3章 刘小东作品“剧场性”的反思 | 第45-48页 |
3.1 当代艺术作品的“剧场性”辨析 | 第45-46页 |
3.2 刘小东“多元化”作品的启示 | 第46-48页 |
结语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