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石油、天然气工业论文--石油机械设备与自动化论文--钻井机械设备论文--钻头、钻具与工具论文

钻柱粘滑振动非线性特征分析与鲁棒控制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3-25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3-15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第15-21页
        1.2.1 钻柱粘滑振动机理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1.2.2 钻柱粘滑振动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第17-19页
        1.2.3 钻柱粘滑振动的控制策略概述第19-21页
    1.3 研究目的第21页
    1.4 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第21-25页
第2章 钻柱系统粘滑振动建模与非线性特征分析第25-55页
    2.1 引言第25页
    2.2 摩擦模型与自激振动基本理论第25-27页
        2.2.1 静态摩擦模型概述第25-27页
        2.2.2 自激振动基本理论第27页
    2.3 钻柱系统二集中质量扭摆模型第27-32页
        2.3.1 模型简化第27-28页
        2.3.2 动力学方程第28-31页
        2.3.3 状态空间表达第31-32页
    2.4 钻柱系统多集中质量扭摆模型第32-35页
        2.4.1 系统构成第32页
        2.4.2 动力学方程第32-33页
        2.4.3 状态空间方程第33-35页
    2.5 钻柱系统原始状态下的性能分析第35-41页
        2.5.1 基于二集中质量扭摆模型的分析第35-40页
        2.5.2 基于多集中质量扭摆模型的分析第40-41页
    2.6 钻柱原始系统性能的脆弱性第41-42页
    2.7 钻柱系统粘滑振动的自激振动机理分析第42-53页
        2.7.1 系统自激振动的解析分析第42-45页
        2.7.2 系统自激振动的简化分析第45-50页
        2.7.3 钻柱粘滑振动的周期和振幅第50-51页
        2.7.4 系统参数对自激振动的影响分析第51-53页
    2.8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3章 钻柱系统粘滑振动的诱因分析第55-87页
    3.1 引言第55页
    3.2 钻铤段的进动动力学建模第55-60页
        3.2.1 系统分析第55-57页
        3.2.2 系统受力分析第57-59页
        3.2.3 方程的建立第59-60页
    3.3 正向进动第60-64页
        3.3.1 正向进动的平衡态解析分析第60-61页
        3.3.2 仿真分析第61-64页
    3.4 反向进动第64-67页
        3.4.1 反向进动的平衡态解析分析第64-65页
        3.4.2 分析与讨论第65-67页
    3.5 钻铤与井壁之间的阻尼系数第67-68页
    3.6 数值仿真分析第68-75页
    3.7 横向振动碰摩诱发粘滑振动的分析第75-85页
        3.7.1 横向振动引起的周期性碰摩现象第75-76页
        3.7.2 周期性碰摩激发粘滑振动的分析第76-80页
        3.7.3 周期性碰摩诱发粘滑振动的仿真分析第80-85页
    3.8 本章小结第85-87页
第4章 基于观测器的钻柱粘滑振动控制方法的研究第87-119页
    4.1 引言第87页
    4.2 控制理论第87-91页
        4.2.1 最优阻尼原理第87-89页
        4.2.2 变结构鲁棒控制第89-91页
    4.3 钻柱系统粘滑振动的控制目标第91-92页
    4.4 钻柱粘滑振动状态观测器设计第92-99页
        4.4.1 比例积分干扰观测器第92-93页
        4.4.2 基于一阶耦合扭矩干扰项的比例积分观测器设计第93-95页
        4.4.3 基于摩擦力矩干扰项的全维比例积分观测器设计第95-97页
        4.4.4 仿真实验第97-99页
    4.5 钻柱粘滑振动扩展PID控制器设计第99-106页
        4.5.1 基于耦合扭矩状态反馈的扩展PID控制器设计第99-101页
        4.5.2 基于全状态反馈的扩展PID控制器设计第101-103页
        4.5.3 仿真实验与分析第103-106页
    4.6 钻柱粘滑振动的变结构鲁棒控制研究第106-118页
        4.6.1 问题描述第107页
        4.6.2 基于一阶积分自适应滑模的钻柱粘滑振动控制研究第107-109页
        4.6.3 基于二阶积分自适应滑模的钻柱粘滑振动控制研究第109-112页
        4.6.4 仿真分析第112-118页
    4.7 本章小结第118-119页
第5章 基于无观测器的钻柱粘滑振动控制方法的研究第119-137页
    5.1 引言第119页
    5.2 H_∞和μ 方法鲁棒控制基本理论第119-123页
        5.2.1 不确定性系统描述第119-120页
        5.2.2 H_∞控制基本理论第120-121页
        5.2.3 μ 综合理论第121-123页
    5.3 钻柱系统整体不确定性模型第123-128页
    5.4 控制器综合第128-130页
        5.4.1 H_∞控制器综合第128-130页
        5.4.2 μ 控制器综合第130页
    5.5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130-136页
        5.5.1 鲁棒稳定性和鲁棒性能分析第130-133页
        5.5.2 时域分析第133-136页
    5.6 本章小结第136-137页
第6章 各控制器性能和鲁棒性对比分析第137-155页
    6.1 引言第137-138页
    6.2 不同初始输入转矩下标称系统的控制仿真及结果分析第138-140页
    6.3 存在参数不确定性的钻柱粘滑振动控制仿真及结果分析第140-151页
    6.4 存在干扰时的钻柱粘滑振动控制仿真及结果分析第151-152页
    6.5 跟踪不同转速时的控制仿真及结果分析第152-154页
    6.6 各控制器性能对比总结第154页
    6.7 本章小结第154-155页
第7章 钻柱粘滑振动控制系统的开发第155-175页
    7.1 引言第155页
    7.2 系统方案设计第155-157页
        7.2.1 系统需求分析第155-156页
        7.2.2 与变频器外部接口设计第156-157页
        7.2.3 控制算法单元设计第157页
        7.2.4 人机交互单元设计第157页
    7.3 钻柱粘滑振动控制系统硬件设计第157-162页
        7.3.1 控制算法单元硬件设计第158-160页
        7.3.2 人机交互单元硬件设计第160-162页
    7.4 粘滑振动控制系统软件设计第162-168页
        7.4.1 控制算法单元软件设计第162-164页
        7.4.2 人机交互单元软件设计第164-168页
    7.5 粘滑振动控制系统的性能测试第168-174页
        7.5.1 实验简介第169-170页
        7.5.2 实验过程第170页
        7.5.3 实验结果第170-174页
    7.6 本章小结第174-175页
第8章 总结与展望第175-179页
    8.1 总结第175-176页
    8.2 工作创新点第176-177页
    8.3 展望第177-179页
参考文献第179-187页
致谢第187-189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89-190页

论文共19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沪深300股指期货最优套期保值比率研究--基于沪深300指数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我国交叉上市的A+H股波动溢出效应研究